关于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调整的说明

  【原题呈现】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辆小三轮,一个手推车,一个个忙碌的小贩,一边吆喝,一边观望,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城管。每到文明城市测评的节点,他们都从大街小巷中消失,似乎一夜之间,城市少了喧嚣,少了杂乱;变得整洁美观。只是,也少了触手可及的美食,少了伴随着我们的吆喝和烟火。
 
  而这些,都即将发生改变。中央文明办对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政策放开,中央文明办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而放开政策,小贩和城管们,再也不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
 
  设想,又到了文明城市测评的时节,文明办、小贩、城管,请你任取其一,为其代言,说说文明测评政策改变的初衷,或者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择一个身份,写作成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调整的说明
 
  1703班梁瑛
 
  指导教师:李兰
 
  甫一公开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我司就收到了来自各方人士的殷勤的关切,同时也注意到了大家的疑问与困惑。现就我司改变政策的初衷作如下说明。
 
  其一,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我们都知道,零零星星的地摊商贩,看似微小,却早已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小到皮筋发卡、拖鞋毛巾,每一样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每到文明测评的节点,大街小巷的流动商贩几乎一夜间全部消失,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早餐无处着落,生活用品难以便捷获取,也给以摆摊为生的商贩们带去困扰———很可能几天,几周无法获得收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现象比我们想要人民享受更美好生活的愿望相违背,反而可能伤害了人民的利益。事实上,改变测评标准也就是本着“一切为了人民”的旨归。
 
  其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且承认流动商贩们也构成着一种文明样态——即街道文明,市井文明,传统文明,无论是转角口货摊上冒着热气的小笼包,还是马路边隐隐传来的熟悉而亲切的叫卖声,无一不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烟火气,这何尝不是一种特色,不是一种值得我们珍重保护的文明呢?而马路上五颜六色的货摊,街道旁形形色色的商贩,恰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面容,它往往却是无法复制的,不能粘贴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同的斑马线、相同的隔离带、相同的路灯、绿化,相同的道路布局,甚至连垃圾桶的摆放都千篇一律。放开放松对地摊商贩的约束,不将其纳入文明城市的测评,是因为我们期待构建更个性化的,更独一无二的“家园印象”。
 
  其三,文明办举办城市文明测评的初衷更多地是为了检验并评判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状态:即城市的发展是否规整自然,人们的精神面貌是否昂然向上,展现出幸福与活力;行为举止是否有礼貌有风尚,展现出较好的文明修养与道德风尚。只要流动商贩合理合法的经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认为,他们的存在并不会让一个城市的文明状态大打折扣,反而能展现一派祥与安宁的国泰民安之象。
 
  当然,政策的放开不意味着肆无忌惮,不意味着随意乱来,该遵循的制度一条也不能少,城市的整洁与美观需每个公民共同维护。即使今年文明办不会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计入考评内容,但道路的整齐与清洁不可忽视,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不可轻视,商贩的登记与集中管理不可或缺……这些仍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文明办测评的重要指标。
 
  我们期待,此举的实现能进一步改善城市的面貌,在赋予其烟火味和生活气息的同时,也能保持城市应有的文明样貌。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