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不忘传承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图一《进化:我们的生存工具》
  图二《进化:我们的书写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工具和书写工具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今信息社会,人类生存的工具已经发展为鼠标,而人们的书写也不再需要笔。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解析
 
  图一:从猿猴手上的香蕉到现在人们手中的鼠标,展示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人的工作都离不开网络,这是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当前疫情情况下,许多行业在家办公,鼠标成了名副其实的“生存工具”,网络的发达解决了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困难。这是信息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
 
  图二:从原始社会人们用石头书写,到逐渐发明了书写工具——笔,人们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书写功能,形成了成熟的文字。而最后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手机成为了书写工具,意味着人们的书写渐渐不再依赖于笔。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缺憾。
 
  结合图片下方的文字,再辩证看待两幅漫画,我们可以思考: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图一),与此同时,人们的书写方式也发生变化(图二)。
 
  在审题时,一定要具有包容性思维。什么是包容性思维?就是把不同的观点放在兼容并包的空间里进行思考辨析,形成一种“集大成”式的思维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完成几个思考步骤:
 
  第一,辨别差异点。
 
  图一展现的是生存工具的进化;
 
  图二展现的是书写工具的进化。
 
  第二,发现合理点。
 
  图一的合理性在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相当程度的工作都要求人们会操作电脑,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是时代的进步;
 
  图二的合理性在于,随着时代的进步,书写工具也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键盘成为很多人主要的书写工具。
 
  第三,找准通融点。
 
  通——科技技术提高效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书写方式的选择。
 
  融——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也不能忽视传统书写能力。
 
  第四,选好侧重点。
 
  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要有侧重,不能简单平分中庸。侧重点可以考虑最有显示针对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既可以先让步说理,肯定对面的合理性,再引出自己要强调的内容;
 
  也可以先论述自己要强调的内容,再对面落笔,体现辩证思想。
 
  时代的更迭,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使人类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书写方式的变化。网络时代下,很多人逐渐遗弃了笔这一书写工具,而是过度依赖手机、电脑。
 
  这是什么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活逐渐信息化、高效化、规范化、便捷化。
 
  会产生什么问题?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但过度信息化,忽视传统书写工具,也使我们的生活产生对效率的焦虑和对文化缺失的担忧。具体说来,生产工具的发达,使人们有时过于依赖工具,如书写一般的基本技能开始退化,使人们开始遗忘手写,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物质生产大大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而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尤其是书写是一门极具个性的艺术,承载从古至今的情感和文化,值得传承下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电子设备提供了高效规范的文字,但我们也要注重个性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这样才不会被信息数据的漩涡席卷而迷失怅惘。比如提笔书写,回归纸笔。
 
  2.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而不被网络限制,平衡网络和实际生活。
 
  【学生佳作】
 
  科技发展,不忘传承
 
  南雅中学K1710伍丹瑶
 
  眼前有两幅漫画,人类由爬行类猿进化而来,手中的物品也从香蕉变成了鼠标,而在另一幅中工具也从石头变成了手机,它们共同囊括了一个巨大的时间轴。
 
  这个时间轴里,高楼取代了平地,城市取代了森林,野兽绝迹,电缆挂起,人类用自己的大脑排除掉危险,并用智慧与劳动为自己谋求便利。随着3G、4G,甚至是5G的商用化,人类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用手机便可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沟通见面。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用网络便能解决生活所需,鼠标轻轻一点,便有人送货上门,写字只需用手机写,甚至用语音“书写”。科技的发展,的确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是否也说明人类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人类在物质文明飞速向前时,是否遗落了古老的书写传统?
 
  人类依赖于手机打字,却忘记了当时端正握笔写下一撇一捺的端庄与厚重。当人类借助VR技术在虚拟世界畅游时,却忘记了“出门呼尔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惬意舒适。当人类在接受信息的日新月异时,却将传统的书写方式遗失。书写积累了人类上千年的智慧与经验,连结于精神,传承于血脉,是人类上千年的精神传递方式,我们怎可忘?怎敢忘?正因为书写,人类的祖先才得以熬过艰苦岁月,将这份珍贵的宝藏留传给下一代。屏幕上一闪而过的文字,怎能与这份经过漫长岁月沉淀的宝藏相提并论?暂且不提传承,科技本就是依赖于现实而生,当人类从纸与笔的碰撞中得出灵感的火花时,电子产品便应运而生。如今发达的社会,正是由一撇一捺构建的基础发展而成的,但是现在社会上将近一半的人提起笔,却不知道汉字如何书写。人类正在忘记书写,正在舍弃书写之本而去求便捷之末,就如同生长的树木离开赖以为生的树根。所以,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传承,不能忘记书写的“本”。
 
  但传承的没落,也能在其中窥到一二。一方面,青少年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远大于对古老传承的好奇心。相较于以言传身教为主的、严肃复杂的传承,青少年更喜爱简单易懂的、画面感色彩感更强的当代事物。这就导致传统的书写方式后继无人,逐渐衰败下来。另一方面,用笔书写耗时长、开销大,在分秒必争、信息互通的当今社会显得相对低效。例如,湖州徽墨,消耗数根古木,窖烧三十天之久,并将最上层木灰与冰脑、龙涎香等香料混合,方才制取一块如砚台大小的上等徽墨。如此耗时耗力,当代人怎会去关注?想必没落是一定的结果,更不用谈书写的“本”了。
 
  所以,我们应该将科技与传统相结合。让科技将用丰富的画面与简单的文字充分展现,让青少年对文字重燃兴趣之火;将书写与信息相凝聚,用科技记录下一笔一划,以等待有缘之人重新拾起,让其再放光华。我们要拾起被自己所遗落的纸与笔,用自己的智慧重新去记住书写之“本”,让发展的社会再度拥有书写的根,使其蓬勃发展。
 
  如此,便是书写的“本”不忘传承,发展科技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