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科技发展,留笔墨芳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图一《进化:我们的生存工具》
  图二《进化:我们的书写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工具和书写工具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今信息社会,人类生存的工具已经发展为鼠标,而人们的书写也不再需要笔。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解析
 
  图一:从猿猴手上的香蕉到现在人们手中的鼠标,展示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人的工作都离不开网络,这是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当前疫情情况下,许多行业在家办公,鼠标成了名副其实的“生存工具”,网络的发达解决了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困难。这是信息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
 
  图二:从原始社会人们用石头书写,到逐渐发明了书写工具——笔,人们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书写功能,形成了成熟的文字。而最后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手机成为了书写工具,意味着人们的书写渐渐不再依赖于笔。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缺憾。
 
  结合图片下方的文字,再辩证看待两幅漫画,我们可以思考: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图一),与此同时,人们的书写方式也发生变化(图二)。
 
  在审题时,一定要具有包容性思维。什么是包容性思维?就是把不同的观点放在兼容并包的空间里进行思考辨析,形成一种“集大成”式的思维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完成几个思考步骤:
 
  第一,辨别差异点。
 
  图一展现的是生存工具的进化;
 
  图二展现的是书写工具的进化。
 
  第二,发现合理点。
 
  图一的合理性在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相当程度的工作都要求人们会操作电脑,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是时代的进步;
 
  图二的合理性在于,随着时代的进步,书写工具也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键盘成为很多人主要的书写工具。
 
  第三,找准通融点。
 
  通——科技技术提高效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书写方式的选择。
 
  融——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也不能忽视传统书写能力。
 
  第四,选好侧重点。
 
  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要有侧重,不能简单平分中庸。侧重点可以考虑最有显示针对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既可以先让步说理,肯定对面的合理性,再引出自己要强调的内容;
 
  也可以先论述自己要强调的内容,再对面落笔,体现辩证思想。
 
  时代的更迭,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使人类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书写方式的变化。网络时代下,很多人逐渐遗弃了笔这一书写工具,而是过度依赖手机、电脑。
 
  这是什么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活逐渐信息化、高效化、规范化、便捷化。
 
  会产生什么问题?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但过度信息化,忽视传统书写工具,也使我们的生活产生对效率的焦虑和对文化缺失的担忧。具体说来,生产工具的发达,使人们有时过于依赖工具,如书写一般的基本技能开始退化,使人们开始遗忘手写,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物质生产大大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而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尤其是书写是一门极具个性的艺术,承载从古至今的情感和文化,值得传承下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电子设备提供了高效规范的文字,但我们也要注重个性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这样才不会被信息数据的漩涡席卷而迷失怅惘。比如提笔书写,回归纸笔。
 
  2.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而不被网络限制,平衡网络和实际生活。
 
  【学生佳作】
 
  伴科技发展,留笔墨芳香
 
  南雅中学K1706谢子昭
 
  两幅“人类进化发展图”不禁让我们对人和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叹为观止。第一幅图中的猿猴手拿香蕉,随着体格愈发完善强健,手中的生存工具也从铁质石器变为火把再演变为鼠标。而第二幅图中我们的书写工具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用石头刻字到用羽毛和铅笔写字,再到最终甚至不需要用笔书写。在这场进化的长跑中,生存工具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些工具的发明家人类似乎正逐渐“退化”,勤劳的双手不再,浓郁的墨香味也逐渐被时间长河冲淡。
 
  过去的十年中,科学技术来势迅猛。诚然,信息科技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赋予我们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公开的权利,能远距离与他人沟通而不再需要纸和笔。手中只要配备电子设备,打开输入法,便能自由挥洒自己的情感。然而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汉字中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也逐渐被人们遗忘。新的科学技术固然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欲望,但过分依赖于此,我们在书写方面的基本能力便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退化丧失。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唯一宣泄情感的方式就是书写。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从一封封被期盼的书信中,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煎熬与痛苦,这是难舍难分的爱与牵挂;从“笔秀千管,墨磨万锭”到“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从一句句古时书法家通过书法探索出的人生哲理中,我们理解了文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和精神,这是隐藏于书写背后的力量。先人的表达方式离我们越来越远,让我们心生憧憬,昔日的美好渐渐只能成为回忆……回看当今科技化的现代社会,不论是拿起笔写字还是在电脑上打字,错别字、病句层出不穷,成语混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是能力的丧失,也是文化的流失。当伴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书写能力渐渐降低的同时,各方面的基本技能也逐渐被忽视。疲于劳动,便寻求科技,“扫地机器人”于是可将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懒于出门,便打开手机上淘宝京东,念念已久的“宝贝”不久便亲自上门……
 
  这还是人类的进化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回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进步。当自己的基本能力都伴着时代发展消逝之时,就是正在走向相反的那一刻。愿我们能合理利用前沿的科技,重新拾起手中的笔,让墨香不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愿我们在迎合时代潮流的过程中,不忘我们是谁,我们曾拥有什么,我们应如何接住时代的接力棒,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不要因时代的高速发展而忘记当初发展科技的初衷。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人类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此时此刻是科技与人类的较量。求“新”之中也需存“旧”;科技发展之时,也需留笔墨之芳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