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材料作文写一封公开信优选4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基于此,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题型变化之剧、题目难度之大,让多地考生饱受打击。
 
  人们疑惑:这样题型和难度,是否合理?明年的难度会不会降低?
 
  命题专家回应:提高难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有关部门也明确:以后数学试卷出题方式和难度会和今年差不多。
 
  高考从来不只是一场高校选拔考试,它同时也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试题出题方式和难度的改变,必然影响到高中备考策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
 
  作为高三的学生,对此我们除了被动接受,或许还有主动发声的权利。我们来“晓之以理”,给命题专家或相关部门写一封公开信,就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优作欣赏
 
  
 
  选拔人才并非选拔天才
 
  南雅中学K2002单家辉
 
  高考的命题专家:
 
  你们好!我是一名正处于高考备考期的一名普通高三学生。
 
  看了去年的数学试卷,我感慨万千。经历了两年多精心备战的我,在班上有着优异的数学成绩,但在这样一套让无数考生痛苦不堪试卷的面前,我仍然感到手足无措。试卷的题量之大、难度之绝、计算之繁,对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巨大挑战。
 
  题目难度过大,严重影响备考生的心态。高考数学当天下午,我在一个高考考点目睹了考生们难忍失望、掩面哭泣、面露难色,“白努力了““太难了”“明年要复读了”的话语不断从人群中传来。数十万考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难度骤升的数学瞬间击垮了,多少个挑灯的夜晚、多少次靠意念支撑的坚持,可能换来的却是一无所得。一想到这,我不禁心惊胆战。一年后的我是否也会因为“天资不够”而失落地走出考场,倒在这条由天赋决定的选拔之路上?相信同我一样忧虑的,还有许许多多即将走上考场的备考生。
 
  变脸式命题背离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高考通过检验考生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来为国家选材。尽管高考自古便有着变数大、题目难度难以预测的特点,但初衷却是让备考更加全面,注重每一科,而不是靠单纯复习某一极为拉分、分辨度极大的学科来赢取策略上的胜利,忽视了对真正能力的培养。如今数学试题难度骤升,并被明确成为考察重点。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下,一些家长和老师会把孩子培养为“数学强者”、“理科天才”来赢得高考的胜利。这种用赚取高分的策略和对真正能力的忽视,是否已经背离了高考“立德树人、为国选材”的初衷?
 
  再者,骤然增强试题的开放性与难度,表面上是削弱了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重要性,实际在考生眼中这样的升级无疑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强的挑战——有极高天资的人毕竟是少数,在随机性与难度的考验下,大多数考生会不断地刷更多的题来寻求内心对不确定的安全感,尽量化未知为已知。随之而来便是越来越多的“创新题”出现在备考过程中,加重考生负担,更增加了“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可能。
 
  在我看来,好的命题应该:不盲目增加难目,以衡量考生的知识储备为主;题目可以略有创新,但不能升级过度,挑战考生的临场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细心品质等综合能力考察,而不以智力和天资为唯一衡量标准。
 
  高考对于人才的选拔,不能单纯依靠题目的升级。跳出“命题越难、选人越准”的认识误区,合理命题、精准命题才是正解。希望在不久到来的高考,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能面对到合适的命题,表现出应有的能力。也祝愿命题顺利进行、不负众望!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2022年10月3日





 
 
  徐行致远
 
  ——致命题专家的一封信
 
  南雅中学K2002张梓豪
 
  尊敬的命题专家:
 
  您好!
 
  我是一名正处于紧张学习中的高三学生。面对2022年高考难度的激增与即将到来的2023年高考,我感到了一阵压力。恕我冒昧,此时此刻,非常想和您谈谈我的感受。
 
  高考是一场人生的大考,于大多数人而言,高考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十二载寒窗苦读,不正是为在这一朝发光吗?但这次的难度激增不知湮没了多少人的光。
 
  陡增的难度,首先击沉的是考生们追求梦想的心。正是因为有着对远方的憧憬,眼下的困境才显得格外令人焦虑。我也尝试过2022年的高考卷,缓慢的进展,巨大的计算量令我焦灼不已。未入考场的我便如此,更何况那些身处考场的莘莘学子。一处落子便可能满盘皆输,心态的失常更是可能打乱节奏,将妙手下作俗手。多年苦读只在一朝,挺过是海阔天空,失足则是万丈深渊,心中紧张自然难免。有着对梦想落空的恐惧,骤然拔高的难度难能成为推动我们向前的力量,反而更有可能成为点燃焦躁的导火索。
 
  我们十二载苦读,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研究试题,但这份努力却被题型的骤变抹消。我能感受到您希望改变教育方向,将学生们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的想法。但教育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年间的突然变化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只会让接受改变的我们陷入迷茫。大跨步的改革难免失利,唯有徐步前行,才能站稳脚跟。广大千万考生需要更多的时间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未来的挑战。作为接受新教育的一代,我们乐意去改变,但也希望能用我们自己的节奏去适应这份变化。
 
  您说提高难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诚然,高强度的选拔才能选择最精英的人才。但悬崖峭壁挡住的不只是不知进取的燕雀,还有待飞的雏鹰与志存高远的鸿鹄。高难的试题拦住了努力前行的人。无数个日夜的潜心苦读,最终却与那些挥霍光阴之人一同落入谷底。即使展开奋斗的帆,我们终究还是有无法到达的海域。一次性拔高难度固然让顶层之人更上一层,也让中层之人跌入底层。
 
  由此,我们更想要的是徐步前进。我们可以在一步步的探索中转换思想,在徐徐前进的步伐中坚实基础。从来都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成功,对于高考改革,我们也希望能够放缓前进的脚步,稳扎稳打,一路向前。
 
  我衷心希望您能了解我们的处境与想法,能适当采取我们的建议,以徐行致远。谢谢!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2022年10月3日



 
 
  迎教育之变局,创美好未来
 
  南雅中学K2002娄思妤
 
  敬爱的命题专家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2023届的一位高三生。针对生活中关于高考改革的各种声音,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一时之间,多地考生饱受打击,未来选拔趋势的改变亦是让无数人倍感焦虑。而我却认为,教育部针对目前社会现象与未来选拔人才的需要而做出的改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早在我们的生活中,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些不足已经显现。从“小镇做题家”到“内卷”的频发,再到如今各类“躺平”风气的盛行,选拔的通道被疯狂的竞争逐渐压缩,看不见出路的人们在紧张的现实中反而失去动力。联想到如今高考,与其说是在刻意刁难,倒不如说它是在打破思维惯式,以一种更为灵活与开放的方式考察着社会的下一代。
 
  当社会资源饱和,人才市场爆满,机械式的刷题无法让自己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突出重围,反而会让社会愈发陷入一种“内卷”的境地。更遑论现当下,科学技术急剧发展。从简单的车间作业到AI写诗,新兴技术不断分割着人们生活的蛋糕。单一死板的教育将会逐步被淘汰,灵动创造的思维方可迎来新的机遇。
 
  在如此的社会引导下,创新与开放必然会成为教育的新风尚。当自主与进取取代灌输式教育,思考与辩证代替机械式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对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自可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做过的一个实验,抓住鸡的脖子时,它只会叫,而将它放在地上,它自然会去吃米。如此看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方为教育的不二法门。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题型与难度是否合理?”但我却认为,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放弃而非挑战,碰见未知便躲避而非探索,又从何知晓我们的未来,怎样发现中国发展的前路?世界瞬息万变,生活日新月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幸福的三个真相》中说:“今日的自我保护之门,将会成为明日的自我囚禁之墙。”人生的意义不正是在一次次的突破与冒险中实现的吗?从过去女排夺冠,再到如今女篮荣获亚军,如果她们固守舒适圈,不思进取,我们又如何能领略这样的辉煌与荣耀?如何能发出“我们也可以!”的自信之声?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有改变就会有畏难与不适。尤其是现在的高三学生,正是新高考的先行者,也是探索者。面对前路时,自然更多了几分未知与踌躇。作为学生的我,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多增加几场适应性考试,同时,也为师生提供更多教学指导。毕竟,老高考被奉为圭臬亦非一朝一夕,不管如何积极改变,要求学生在短短八个月内完全调整好自己是不合理且不现实的,所以我希望命题专家们可以合理调整难度,而非用单纯的难题来打击学生的心态。如此,方可让我们学生在面对选拔政策的改变之时,仍可沐浴于教育的新春风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未来赢得更多把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时代眷恋创新者、奋进者、突破者,而不会等待躺平者、懒惰者、固化者。愿你我迎教育之变局,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一名积极学习的高三生
 
  2022年10月3日
 




 
 
  “拔”苗真能助长吗?
 
  南雅中学K2002陈锦贤
 
  尊敬的命题专家:
 
  您好!
 
  今年高考数学难度陡增,令多地学生饱受打击。您认为提高难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而我也想对此谈谈我的感受。
 
  在我看来,“选拔”意味着客观上有梯度的区分,而非通过主观意愿对难度的普遍拔高。如此“拔”苗,真的未必能助长。
 
  从备考策略与学习过程的角度上看,绝大部分学生要适应难度的飙升已非易事。诚然,难度的适当提升可以提高区分度,发挥选拔功能,然而过犹不及,一套试卷出如此多“压轴题”,难度突然上升到几十年之最,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学生的备考策略与考试心态。再者,高考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也许在您看来,提高难度,加大改革不过是一次决定,一纸公文,可落到我们每个学生身上,便是一套套难上加难的卷子,一次次收效甚微的计算,一场场注定艰难的考试……身为高三的学子,我们不怕难题,我们也不畏惧挑战,只是当规划本上的大多数时间被数学占据,而数学上的绝大部分时间又用于与难题斗智斗勇,我们的其他科目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有限的精力又该如何分配呢?是选择继续钻研,高付出,低回报,还是索性放弃呢?若是选择埋头继续多刷难题,不又违背了您“防止机械刷题”的初衷吗?这些都是您也许想不到的问题,但都是高三学子们每天真实面对的困境啊!
 
  而站在人格成长的高度分析改革,难题的剧增对我们的人生的益处也有限。无论您承不承认,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对于难题的突破,我国也有较为完备的竞赛考试与选拔体系。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难题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探索自己的边界,并从中获得挑战的乐趣。高考是一场针对数百万人的大型考试,而不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拔尖特训。当我们拿到高考试卷,发现自己四处碰壁,处处都是边界之时,身为普通人,我们又会作何感想呢?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高考之时,我希望我能记起我的挑战与收获,记起那段苦中作乐的时光,而不是满脑子都是难题,让一个“难”字占据了绝大多数回忆。
 
  选拔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而不是通过漫天的难题将数百万考生分为“天才”和“凡人”两大类别。难度只能作为选拔人才的参考,梯度的区分才是选拔人才的关键,希望命题专家慎重考虑。
 
  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灯。我们需要的是主动的成长,而非被动的拔高。人生路漫漫,请勿“拔”苗助长。
 
  若有不对之处,请专家多指正。
 
  此致
 
  敬礼!
 
  一位高三学子
 
  2022年10月3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