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与铭记

  忘记与铭记
 
  西安高新一中高2022届7班甘一迪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天下万物熙熙攘攘,或转瞬即逝,或万古长青。茫茫一片天地间,忘记使我们拨去眼前的浮云;铭记使我们凝望天边灿烂的日光。因而只有忘记当忘之事,铭记应记之行,才可拨云见日,达到精神的永恒。
 
  忘记,并非单纯地遗失一段经历或记忆,而是一种豁达成熟的心境,一种“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人生哲学。面对伤痛挫折,忘记为治愈的良药;面对成就辉煌,忘记是横亘于自满与自谦间的栏杆。
 
  在探索中遗失善良与本性,并非理性忘记,而是混沌蒙昧心性不纯。一个人学会理性忘记,则不骄不躁,安度一生;一个社会学会理性忘记,则大道至简,天下为公,单纯和善成为盛行之风,黑暗邪恶被悉数遗忘。
 
  铭记鲁迅先生有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便是真正地死了。”对已故亲友的记忆,是内心深处的一份温情;对文化故事的记忆,是千百年前灿烂文明的一次复活。我们在铭记下无数英雄伟人、嘉言懿行的同时,也会为陌生人的温暖相助等琐碎的小确幸而铭记终生。而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在给世界留下一份记忆:老子出关前挥就《道德经》,让多少后人为之叹服;杨继盛面对奸臣当道敢于直言,终留名史册,正气冲云霄……历史有记忆,人民有记忆,日月星辰有记忆。铭记,让我们将那些本就不该流逝的美好,变成永恒。
 
  忘记与铭记,常常并肩而行。忘记是铭记的前提条件,铭记是已忘记的最佳证明。纪录片《二十二》中,曾饱受日军迫害的老人们笑容平和,她们正是忘记了曾经的黑暗与痛苦,在内心铭刻下无数温暖与坚韧,才能这般释然。换个角度讲,人如同滚落的珠子,落入历史长河便消失不见,每个人都终究会被遗忘;可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如一根坚韧绵长的线,串起珠子,被每个人所铭记。我们早已遗忘了烧制陶俑的工匠,可兵马俑敦肃庄严,气吞万里山河,在世界上成为一道浓墨重彩之笔;没人会记得烈日下搬砖的男子姓甚名谁,可埃及金字塔宏伟浩大,如万里金沙,谁人能不解其风采?释迦牟尼逃离贵族家庭,于深山老林之中苦苦修行二十载的故事,已很少被人提起,可面对佛门禅意,香火缭绕,众人皆满心虔诚,不敢高声言语……
 
  那些被遗忘的汗水,称之为伟大;那些被铭记的辉煌,称之为不朽。
 
  精神世界,不过由无数的忘记与铭记组成。只有于茫茫岁月中学会理性忘记,永恒铭记,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负此生,圆满心境,终达成不朽之境。
 
  指导老师:齐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