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家乡的红

  最爱家乡的红
 
  每逢年节,家乡就仿佛掉进了红色的海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醒目而热闹。风吹过,门前的红灯笼便随风轻轻摇曳起来,流苏画下一道精美的弧线,招摇在所有人的眼中。街上的“中国结”霓虹灯闪闪发光,一眨一眨的好像天空中美丽的星星。
 
  最红火的还要数一年一度庙会的“血社火”表演了。
 
  血社火当地人称“血故事”,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文化。
 
  清晨,天还蒙蒙亮,睡梦中便被外面的一阵锣鼓喧天惊醒。雄厚的鼓声和响亮的唢呐声映衬着,顿时驱走了我的所有睡意,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购置的新衣,急急忙忙出门去观看。
 
  只见迎面而来的是先行的秧歌队,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愉悦的微笑,身上的红衣夺人眼球。她们随着鼓点,时而上前,时而后退,绕一个完整的圆圈,复又上前。虽是重复的一套动作,却精神百倍,我看了忍不住嘴角上扬。
 
  随后,迎来了庙会的重头大戏--血社火。
 
  当社火头一声呼喊,届时锣鼓喧天,巷道上来自四面八方观看社火的人群更是人山人海,礼炮轰鸣。为首的装扮好的”铡美案”的车精彩纷呈。时值正月,白天气温多在3-5摄氏度,只见演员根据演出剧情情节需要,裸露着上身,皮肤因寒冷微微泛红,使人感到寒气透骨;脸上涂了一层黑色的颜料,眉心处的一弯月牙十分醒目。此时,怒目圆睁,微微张口,仿佛在审判犯人的不仁不义。在他的对面站立的则是衙役,下面跪着的是犯人,脸上一派惊恐,浑身颤抖,哆哆嗦嗦就差磕头求饶了。身后的道具--铡刀看似神秘,其实就是铡口刃那儿留了人头可钻过的口儿,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芒。一旁站立的衙役脸上毫无表情,只是尽职尽责地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于是,这三人便形成了一出典型的经典故事。无论神态、动作都是惟妙惟肖,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回到古老的衙门中,亲身体会当时的情景。
 
  紧跟其后的“血贱鸳鸯楼”“杀三贼”等造型的“血故事”站立在车辆上,配上扭秧歌、锣鼓的表演队前呼后拥,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游,好不热闹!
 
  最后,收尾的是鼓队,他们敲着鼓,一边整齐划一的喊着号子:“过年好,哎!过大年,哎!”一边微笑着频频点头向两边观看的人群点头致意。
 
  “血社火”热热闹闹地过去了,既充满神奇,又寓教于乐,而我还沉浸在其中,不能忘怀。乡亲们的笑脸仿佛仍在眼前,盛景仿佛还未远去。
 
  最爱家乡的红,红红的社火红到了人们的心里面,让每一年都能红红火火,精彩纷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