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10班
李康宁
今年的中国,迎来了最冷的一个冬天。一场突发的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国。街道上人烟稀少,人与人之间隔得远远的,脸庞被深深地藏在口罩里。
口罩确实是这个冬天最稀缺的珍贵物品。这不,家里口罩开始紧缺,我和妈妈决定出去找找货源入货。寻了许多家店铺,有的老板说早就被抢完了,有的更可恶,把口罩价格抬得比天还高。
我和妈妈悻悻地返回,路过一家水果店时,不甘心的妈妈突发奇想,径直走进水果店:“老板!你们这有没有口罩卖?”妈妈问。
一个小伙子坐在门的旁边,他皮肤有些黑,脸上的口罩盖住他大半个脸,穿着件磨白了的牛仔裤,一件沾了灰的旧羽绒服,整个人蜷缩在衣服里。听到妈妈的声音,他抬起头,一双眼珠子又黑又亮。抬起手指了指水果,浓浓的乡音从口罩后面传来,显得有些闷闷的:“我们这儿卖水果的叻!”
我们有些沮丧,是啊,一个卖水果的怎么可能有口罩卖。我拢了拢衣服,准备离开。突然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又从背后传来。
“不过你们如果特别需要的话,我可以送你们几只口罩。”转头看见他站起身走进仓库。过不了多久,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有些破的布袋子,“这是我阿爹阿娘托人给我寄过来的叻,怕我抢不到,没得戴。”他嘿嘿一笑,“我每天就呆在这里,也不外出,用不着那么多。”他在袋子里扒拉了几下,掏出几个口罩,拿了一个干净塑料袋包着打上结,递给了我们,“你们一定跑了好多家店了,特殊时期不容易,这俩口罩送给你们。”
我有些迟疑地接过口罩,看着小伙子带笑的眉眼,手里的口罩似乎有了温度,在手心里隐隐发烫。我相信,如果爱有温度,那么一定与这两个被塑料袋包起的口罩一样暖。
我将口罩提在手上,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身边的行道树灰沉沉的,光秃秃的枝干看起来萎靡不振。忽然,沉闷的颜色中有一抹亮眼的绿色闯进了我眼里,它那么小,那么不起眼,我却被这抹颜色吸引住了,缓缓走近,原来那是一株吐露在枝头的嫩芽。
春天,似乎要到了。
指导老师点评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贵在写出波澜。作者笔下买口罩的过程就经历了一波三折。从寻觅无果的失望,到进水果店试探的期待,既而希望再度落空,当情绪跌入谷底之时,看店小伙子竟意外提出将自己的口罩赠送给我们。有了前面的铺垫和蓄势,这两个本就弥足珍贵的口罩此时更显得充满了暖意,而本不起眼的小伙子雪中送炭的淳朴真诚,则更显得熠熠生辉。这就是先抑后扬的力量。
作者在众多与“疫情”相关材料中选取了口罩这一事物,既用其串起了整个故事,又以其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可谓匠心独运。抗疫时期,除了宏大叙事下的英勇无畏,我们也别忘了平凡日常中的细碎温暖。
对于同学们而言,多留心身边人和事,捕捉那些平凡和具体的感动,会让你的文章变得更加动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