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少年

    疫情下的少年
    中雅培粹学校1902彭可芯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在湖北武汉滋生,并迅速蔓延,席卷了几乎整个中国。
    一场病毒席卷华夏的每一个角落,国土之中,每一人都惶恐不安,连着冰冬的寒意都显得诚惶诚恐。那一个个确诊的数字,并非只是指数函数迅猛增长的趋势,那是一个个人类与死神抗争的哀嚎和痛苦,是一个个生命之星陨落的教训和启示,那是一个个家庭的焦虑和破碎。
    本应该是张灯结彩,灯笼高挂,热热闹闹,大家都忙着置办年货,乐着走亲访友。可如今的春节,路上的行人都被口罩遮住了面孔,冰冷的石板上积了灰,商店的门口都挂着:暂不营业。每个人的眼里都蒙着一层雾。
    大年初一,街道上空无一人,春节笼罩了一层疫情的阴霾。而我原本的线下课也变成了线上课。我们与老师隔着一层冰冷的电脑,仿佛我们之间横亘着一座高耸入云之山,老师在山的脚下,而我在山的峰峦:我看的见他,他看不见我。明明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屏幕,却好像远在千里之外。我漫不经心的听着屏幕里的那人自说自话,漫不经心地翻着枯燥的课本,老师却忽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我毫无准备,只得支支吾吾道:
    “老师,我没听清你刚才说了什么。”
    “没听清?我看你根本就没有听我讲课!我会给你的家长发信息的。”说着猛地挂断了与我的连麦。我没有线下课时的尴尬,甚至仍有些心不在焉。
    屏幕里的老师依旧严肃地教授着自己的课,耳畔却忽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钟南山。抬起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钟老84岁却仍然坚实的身影。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2003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以血肉之躯搭起生命的桥梁!17年后的现在,疫情猖獗,耄耋之年的他再度奔赴一线,坚守前方。我们深知,钟南山院士“双眉深锁为谁忧,鬓角银丝为谁愁。”
    明知前方山有虎,但总有一群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迎难而上!1月23日,武汉封城。在小年夜,有唯一一列赶往武汉的高铁。高铁上,是上海驰援武汉的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他们按下自己的红手印,发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此外,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医疗队、江苏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同舟共济,风雪逆行,驰援武汉!
    正是神州有事时,铺天盖地的线上教育广告纷沓至来,停课不停学,这是好事。可我们学习的意义何在?
    为的是能够赴国难,护国安。
    为的是在如钟南山一般的逆行者逆着万千车流,在凛然寒冬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站场,不惧险难,以血肉之躯为他人撑起生命的屏障时,你我不再只是旁观。
    为的是在漫漫寂寥的黑夜中,你我能够站起身来去划破长夜,而不是等待黎明。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诚然,钟南山院士终会衰老,李兰娟院士终会隐退,待到那时,且看中国少年的担当与锋芒!壮哉,我少年中国!
    点评:被疫情改变的春节,被疫情改变的授课,改变的不仅仅是方式,从作者生动的描写和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心的改变,变得焦急,变得忧虑,但懂得思考的人永远不会畏惧,也永远不会止步,作者因这次疫情反倒悟出了学习的目的: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静待我们中国之少年在未来去划破长夜,迎接黎明!
    (指导老师孙惠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