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桂花树,牵动我的情思
文/新初一陈彦宏
指导老师/何世亮
夜晚微凉,清风抚摸着大地的脸颊,忽闻一股清香,抬眼望去,远处是一个很熟悉的身影——桂花树。
我的思绪随着那股清香,飘到了那生我养我的故乡。
记忆中,阿婆总会带上我,去院里的那棵桂树下乘凉,阿婆和我一人一把竹椅,一把扇子,看那树上的桂花,颇有与《口技》一样的风味。那黄色的花瓣,像一个个长不大的孩子。虽然不及拇指大小,却散发着扑鼻的香气,直把人迷到心坎中。阿婆总会吟上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不曾想过,目不识丁的阿婆竟会诗句!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就这样静静地待着,默默地看着,仿佛,一切又都变得清凉而静谧了。
最让人盼望的,是阿婆亲手做的桂花糕,把刚打下来的小桂花洗净,泡在水里的桂花如一个个孩子,懒惰地打了个卷,一阵水花扬起,那清凉的水珠便溅到我的脸颊旁。阿婆等桂花瓣泡柔软了,泡薄了,再把它们放上一个个白嫩白嫩的“胖团子”上面,再撒上点糖,用个白盘子装着,好似一个个圆圆的弹球儿,软糯糯。我着急的想尝一尝,便让阿婆尽快喂我,阿婆慈爱地拿起小勺,说:“慢点,别烫着嘴儿,真是个小馋猫。”我看见勺子向我迎来,赶忙一吸,一块软软的桂花糕便入了我的口中,我一急,还没品出味儿,就被我吞咽了下去。我又忙叫阿婆再来一块,阿婆便笑着答应着……
那时睡觉了,连梦中都充满着那股甜滋滋的味儿。
我一直认为,那棵桂花树是最坚强的,最不屈的,从未想过,那棵桂花树会被铲除。当我从妈妈那里得知消息时,村里的人说,那棵树挡住了村头的路……我一下呆住了,那棵树里,承载的是我童年的梦啊,我蹲坐在竹椅上,觉得有什么东西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我一摸,是泪。就这样,桂花树倒了,人也老了。记忆中那美好的夏天,再无阿婆的陪伴,只剩下一把竹椅在那“吱呀吱呀”的响……
几个明亮而清晰的字眼,把我从梦境中猛地拉了上来,我向远处望去,发现原来是一家买桂花糕的店铺,我走了进去,道:“我要份桂花糕。”便坐下来等待,周遭有许多人,但他们所评价的也不过是好与不好,我想,他们不会明白桂花糕中真正的含义。恍惚间,桂花糕已经做好了,我急忙端了上来,不像儿时那样狼吞虎咽,而是把它轻轻地放入口中,再慢慢地嚼着,品味这其中的那股清香,桂花糕还是桂花糕,模样还是那模样,我却有种感觉,这和以前的桂花糕不一样了……
时光荏苒,记忆中和桂花树有关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如果可以梦回,我想闭上眼就能看到那颗老桂花树,和阿婆那慈爱的脸庞……
点评
彦均和彦宏有共同的成长经历,情感体验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课堂写作时就不约而同地记录了同样的人与相关的事。两篇文章分别以“桂花糕”和“桂花树”为情感载体,展开了对外婆和故乡的回忆。两个孩子都擅长运用丰富细致的语言将自己记忆中最生动的画面描绘出来,彦均描写了外婆做桂花糕的整个过程、我踮起脚尖仔细观察的姿态,以及见我贪嘴时外婆皱纹中的温柔,彦宏则回忆了桂花树下的乘凉时光、着急吞下还没品出味儿的桂花糕、与树一起被砍倒的童年的梦……这些场景描写得真实具体,而在共同经历的基础之上,彦均和彦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抓住了回忆中的不同细节,最终又殊途同归,回不去的从前带来一丝感伤的同时,记忆中的美好场景就显得更为珍贵了。读者的情思也因此被牵动着,联想起自己的境遇,带来内心的触动。
——何世亮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