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名片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长城的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度超过一万华里,故又称“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人数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工完成,又是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中工作,修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才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征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远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从这个民间故事,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的,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广厦校区五年级陈梓琳
教
师
点
评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要介绍的对象,并做简要评价。接着,介绍长城的修建目的及名字的来历。插入“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凸显长城工程的浩大。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对长城进行评价。
——指导老师:微微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