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看图写话《放风筝》
审题:看图写话是小学一二年级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它可以综合训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三年级同学开始学写作文,虽然摆脱不了“看图写话”的思维方式。但是,三年级的看图写话要求应当更高些。三年级同学们可以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直接寻找重点或者主题,然后在图中寻找相关信息。这幅图展示的就是小朋友放风筝,抓住这点儿就行了。观察和想象的重点是小朋友的外貌,放风筝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等,风筝的样子,以及周边环境等。这篇看图写话可以当作一篇记叙文来写,内容是放风筝,重点是小朋友放风筝的样子和风筝的样子,表达快乐开心的主题。
选材:这篇文章的选材很单纯、清晰,就是根据图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加上想象完成一篇“放风筝”的作文。拓宽思路的话,可以写成一场“风筝比赛”。
写作重点:
1、开头简单交代放风筝这件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天气等。
为了让开头更吸引人,可以引用古诗。比如: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趁着一个星期天,我叫上早就约好的菲菲和浩东,带着我们各自的风筝,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上。
2、抓住放风筝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来写。这篇作文的重点就是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进而表现人物放风筝时的心情。这里动作最重要。“放风筝”是个大动作,要分解成几个小动作,主要动词包括:拿、举、拉、拽、跑、抬头、牵、摇等。看这个片段,注意动词的用法:
“浩东举着风筝,一动也不动,做出放飞的准备,眼神里露出期待的光,喊道:“准备好了吗?”我右手拿着线轴,左手牵着线。说:“等会。我说松手,你再松手啊。好了,松手吧。”就在浩东松手的瞬间,我左手拽紧线,往前跑。我边跑边放线,刚跑几步,我的”蜻蜓“风筝就稳稳地飞上了天空。”看着飞上天的风筝,我终于舒了口气。
要把从开始放风筝到风筝飞上天这个过程,人物连贯的动作写出来,尽量用合适的不重复的动词。其他像人物的神态语言等可以配合动作来体现。
3、各种各样的风筝要描写出来。风筝一般都是动物或者昆虫的样子,直接用拟人手法表现“蜻蜓”“蝴蝶”的神态更亲切。用排比句式,既能多介绍风筝的种类,也能增加句子的整齐度。
比如:“紫色的“金鱼”摇着大尾巴,像在水里游一样,自由自在;粉色的“蝴蝶”似乎在扑棱棱飞着,寻找花丛;黑色的“老鹰”飞得格外高,好像做好了随时俯冲下来捕获猎物的样子。这时的天空,似乎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动物园。”
4、适当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这篇看图写话,在开头可以简单写天气,在风筝飞上天,比较悠闲的时候写写周围的景物、轻风等。描写一个在美丽的环境中,做的一件开心的事情,让文章更有文采。
5、结尾要出新意。一般的结尾就是风筝放完回家了或者今天真快乐,等等。毫无新意!同学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让你的作文结尾更有新意。一是写晚上睡觉做了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风筝,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二是在结尾谈一点放风筝的启发。比如,风筝必须得借助风(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飞上天。这两种形式的结尾都算有新意了。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得更直观,列个提纲供同学们参考。
附件:《放风筝》提纲
结束语:
看图写话不仅是小学一二年级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它可以综合训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有时候,看图甚至比写话更重要,因为是否看懂图,直接决定“写话”的内容、主题等。所以,加强同学们看图的能力,是同学们日常功课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