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什么山?是荒山,山上有什么?有着几棵枯树,寒风吹过,枯叶便随着风缓缓落到地上,枯树上还站着一只漆黑的乌鸦,不时啼叫两声。离乌鸦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破庙。
什么庙?是破庙,庙里有什么?庙里有破旧的大门,破窗户,屋顶还没有瓦片,屋子里有破桌子,破佛像。里面还有正在念佛的老和尚和一个可爱的小和尚,他们都穿着破破的衣服。(运用荒山、枯树、寒风、乌鸦等景物描写出了荒山样子,也写出了一幅破烂不堪的寺庙景象。给读者创造了一幅孤寂的画面。)
一阵寒风吹过,小和尚冷得瑟瑟发抖、脸冷得都变紫了,嘴都冷得变僵硬了。于是跑到老和尚跟前,哆哆嗦嗦地说:"师……师傅,我……我冷,您有……有什么办法让我暖和一点吗?”老和尚满不在乎地看了一眼小和尚,大声地说:“冷?那就到山下挑水去,挑水就不冷了。”于是小和尚就满屋地找扁担。找到扁担后,小和尚就加快脚步往山下跑去,途中小和尚听见有人讲故事,觉得很有趣。于是小和尚就跑了回来。抱着老和尚,耷拉着脑袋,嘴巴撅着,一副恳求的样子摇着老和尚的手说:“师傅啊!您给我讲个故事吧!”老和尚一听,把小和尚推开,皱着眉头凶狠地看着小和尚,一脸嫌弃的样子,冰冷冷地说:“讲什么故事,我没故事。”(对小和尚进行了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将小和尚被冻得瑟瑟发抖时,想听故事时的样子描写得生动形象。也将老和尚的不耐烦形象深入人心。)
小和尚一听,也不生气,相反却立刻跑回禅房端来椅子,放在地上,扶着老和尚坐在椅子上。又跑去端来一杯茶递给老和尚,还为老和尚捶背。看着老和尚享受地闭上眼睛。小和尚讨好地对老和尚说:“师傅您看我这么勤快的份上,您就给我讲个故事吧!”老和尚听了这句话,马上放下茶杯,站起来,头也不回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将小和尚为了听故事的“献殷勤”模样描写得生动形象。)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点评:写得真棒呀!不管是对小和尚,还是老和尚。进行了详细的细节刻画,在小作者的描写下,仿佛小和尚、老和尚都跃然纸上。那到底小和尚有没有听到故事呢?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上次说到,小和尚想听个故事,可老和尚头也不回地走了,小和尚则坐在地上傻了眼:讨好师傅这招竟然不管用!所以,小和尚准备使出他的杀手锏——撒泼。
于是,小和尚第二天早早地就来到院子里,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等待着老和尚的到来。果然,没过多久,老和尚出来了。他问小和尚:“你怎么站在这儿?赶紧进去练习功课啊!”小和尚听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老和尚身旁,紧紧地抱住他,“你不给我讲故事的话,我就不松手了!”说完还把灰尘故意弄到老和尚身上,无论老和尚怎么打骂,小和尚都不松手,越抱越紧,还不时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抹在老和尚的裤子上。(小作者将小和尚撒泼要故事时的样子描述得惟妙惟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更是写出了小和尚速度之快!)
老和尚被小和尚缠得不行,于是灵机一动,决定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好吧!好吧!我给你讲一个吧!”听到可以听故事啦!小和尚马上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用袖子擦掉眼泪和鼻涕,再冲到房里,拿出两根凳子。“师傅快坐,师傅快坐!”小和尚嬉皮笑脸地说。(“灵机一动”为下文老和尚欺骗小和尚埋下了伏笔。“擦”、“冲”、“拿”、“说”更是将小和尚得知可以听故事时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老和尚慢慢悠悠地坐在了凳子上,脸上挂着一丝笑容,半闭着双眼,不急不躁地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善良的老和尚和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和尚……”
小和尚越听越发觉得不对劲,他大吃一惊,张大了嘴,眼睛瞪得像铜铃,大声说道:“这不就是我俩吗?”(“大吃一惊”、“张大了嘴”、“眼睛瞪得像铜铃”将小和尚惊讶的模样跃然纸上。)
“你只说了讲故事。”老和尚嘴角慢慢上扬,“可你又没有说讲什么故事啊!”(“嘴角慢慢上扬”将老和尚“奸计”得逞的样子写进了读者的脑海中。)
小和尚觉得自己上当了,大声说:“师傅,你就是个大骗子!”说完后便气得冲出了破庙。
一路上,寒风继续刮着,落叶继续摇曳着,乌鸦继续叫着,一切都好像在嘲笑小和尚:“哈哈,没听到故事吧?”小和尚伤心极了,对着山谷大喊:“我——要——听——故——事!”
点评:唉,可怜的小和尚啊!不仅没听到故事,还被老和尚戏耍。文章生动有趣,小作者更是将老和尚、小和尚描写得绘声绘色,仿佛我就在那座破庙里和小和尚一起撒泼、吃惊、生气。真棒!
从前有一座荒山,山上没有一点生机,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两只乌鸦,盘旋在山顶,像一只只幽灵一样。一阵风吹过,人们就会瑟瑟发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乌鸦比作幽灵,还加入了景物描写将氛围渲染得阴森恐怖,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可是就在这样的荒山上,居然有一座庙,走到庙的门口,你就可以看到一个雄伟的大门,但是这座大门有几十年都没有维修了,所以看上去很破旧,仿佛风一吹大门就会倒下,还有两旁的窗户都不知道破了多少洞了。走进大门,正前面是一个佛像,可这个佛像也不像其他寺庙的佛像一样干净、整洁,而是破破烂烂的,手指都不知道掉了几只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庙破败的形象描述了出来!)
走进庙里,你会发现这座庙不像想象当中的那么黑,而是像外面一样明亮,因为,屋顶的瓦片都快掉完了,如果外面下着大雨,里面估计就会下小雨,如果外面大雪纷扬,里面就会雪花飞舞。这时,庙里的一个老和尚拿着佛珠走了过来,在佛像的面前念经。老和尚的身边还睡着一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趴在老和尚的脚边安详地睡着了。(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寺庙内的破败环境,反映出老和尚和小和尚生活环境的艰苦。)
一阵风吹来,小和尚醒了过来,抬起头望向师傅说:“师傅,我……我冷!”老和尚瞥了一眼小和尚说:“冷!冷就下山挑水去。”小和尚一听,难过极了,可是不能违背师傅的命令,于是就去了后院,慢悠悠地走进厨房,拿着为他量身定做的小木桶,下山去了。
走到半山腰,小和尚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他立刻把耳朵竖了起来,放下了小木桶,跑去找声音的源头。他慢慢地到了一个草丛里,小和尚扒开草一看,原来是有人在那儿讲故事,小和尚从来没有听过故事,所以他就躲在了草丛里面听别人讲故事。慢慢地声音越来越模糊了,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抬起头一看,发现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小和尚伤心极了!不过他灵机一动,想:我现在听不到故事了,我可以回家让师傅给我讲故事呀!(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分别表现了老和尚沉稳,小和尚机灵,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性格特征。)
于是他赶紧拿起为他定做的小木桶,下山打水。打完水就跑回山上。还没到门口就大声喊道:“师傅,我——要——听——故——事——”师傅停止了打坐,抬头看了一眼小和尚,但没有理他。小和尚又说:“师傅你给我讲个故事嘛!”老和尚不耐烦地说:“故事,讲什么故事?我没有故事。”而后甩手进了房间。
那到底有没有给他讲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点评:小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对山上的环境进行描写,使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发展背景,能够吸引读者自觉地进入到故事发展的情节之中,再通过小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真实、形象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