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内容:______即景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习作指导
首先,我们来审题。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即:当时,当下;即景:就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例如本单元课文《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则是即景。
其次,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______即景”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呢?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然现象”指的是风、雨、雷、电、雾、霜、雪、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窗外一隅、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知道描写对象是什么了,就再进一步想一下,怎么写?在结构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交代一下所写的景。然后描写出景的变化,变化的描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参观游览的顺序等,写出景物的变化。如写雨越下越大,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并写出变化,小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子,大雨落在地上又是什么样子。最后一部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所述景致的热爱之情。
在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要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点。
第二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在写作时,一般来讲,写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例如《四季之美》关于春天黎明的描写:“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描写天空的动态变化的。
第三点,要抓住变化,展示形态。任何一种自然景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变化、大小、气味、神韵、长短、粗细、明暗、冷暖等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让写出来的景活泼生动。
例如课文《月迹》中的一段:“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用“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态变化更生动。
第四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要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以美的感受。
例如,“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又躲进了云里。”“轻纱”“黄水晶般的大眼睛”“露”“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描写生动形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