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改写《赠汪伦》 作文6篇

  秋季班六年级
 
  佳作选登
 
  古诗改写《赠汪伦》
 
  精选名单
 
  六(1)班郑约翰张博文
 
  六(2)班郭奕嘉毛灿瑜
 
  六(3)班金柏润诸葛鑫辰


 
 
  古诗改写《赠汪伦》
 
  六(1)班郑约翰
 
  晨露漫漫,缠缠绵绵,如同在天空中发酵的冰晶;还透着金灿灿的阳光,如同无数支削铁如泥的金剑,刺透了晨雾,勇往直前;橙红的太阳如同出嫁的姑娘,羞答答地待在帷幔般的晨雾里,显得十分神秘。李白回首遥望,月光如同铁屑被磁铁紧固般凝视着汪家庄。
 
  今天,就是李白与好友汪伦分别的日子了。李白拳头握紧,垂着脑袋,像是不堪重负被压垮的玉米般。眼眸紧闭着,好像在奋力闭收着内心的无限依恋。眼角,好像有个阀门流淌着晶莹剔透的泪珠,静静地流淌着。内心,如同被刀绞了般的悲痛不已。是啊,他是多么不远离开这位举世难再寻的好友啊!他的脑海中,如同电影重播般,不断回放着这些日子与好友汪伦吟诗作对的快乐时光。这些日子与好友汪伦同饮美酒的爽快,汪伦那张阳光般的脸庞刻在了李白的脑海中,寄托了他无限的想念。
 
  但汪伦为何还不来相送呢?难道他有事儿耽搁了?正想着,耳畔又响起了那熟悉不已的旋律,只见李白猛地睁开眼睛,明亮的眼眸中洋溢着无法控制的惊喜。
 
  他猛地上前几步,张开修长的手臂,紧紧拥抱住汪伦,汪伦紧紧地握住李白的手,温暖的手心包裹着李白的手,就如同包裹住了那样一颗眷恋的心。昔日的快乐时光又如一般流涌怒流一般急速略过心头,带起一阵阵想念的高浪,不停撞击着友谊的海岸。
 
  汪伦一挥手,只见一个小书童带来了几个大大的袋子。李白一愣,问:“汪兄,这是……”话没说完,那香飘十里的香味和麻布遮掩不住晶亮光泽,就给了他答案。李白鼻尖猛地就是一酸,如同被呛了醋一般的酸味瞬间布满了全身。眼眶一热,二行热泪,承载着万般不舍与感动,拂过了李白的脸颊。
 
  “汪兄,你这……这是为何?你我……我之间的友……友谊又如何能用这满……满腔铜臭所玷污?”李白断断续续地泣不成声地喃道。
 
  “太白兄,不用如此推却了,一路上旅程艰辛,你就收下吧,指不定哪日又要用到呢?”汪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钱囊强行塞进李白的怀中。
 
  李白又上前几步,紧紧拥住汪伦这位人生挚友,连涕泪俱下流如锦绣衣裳也甚不在意。
 
  突然,一声洪亮的声音打破了离别之宁静。“客官,快走啰,再不走就赶不上晚间酒馆了!”
 
  这一声吆喝打破了李白所有的欲留之情。如果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可是他实在是不舍。他想,如果可以,真希望此时此刻时光永凝,就在这好友的陪伴下永远静止。他又想起了这几日与好友痛饮美酒的美好时光。想着,李白翻开布袋,拿出酒罐子,拨开酒瓶,豪气穿云地说道:“汪兄啊,让我们再痛快地喝它一杯吧!”汪伦应声接过,扬起酒罐,带着无限的不舍与思念,无比珍重得乐享着这与好友最后的共处时光。他相信,这杯承载着李白无限友谊的美酒,所蕴含的甘甜,会永远萦绕在自己的心头上。
 
  李白凝望着汪庄的潭水,不禁感慨说:“汪兄啊,无论在潭水有多么深,也永远无法形容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李白、汪伦努力收起无限不舍,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说道:“汪兄,不论这旅途有多么坎坷,我也会再次来你家,与你再聚的!”
 
  汪伦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说道:“好!好啊!李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异姓兄弟!汪家庄会永远欢迎你的到来!”
 
  随着船夫的一声催促,李白带着不舍的心情,上了船。他望着远处朦胧中的山庄,回忆着与好友共处的美好时光,想着不久将来,与汪兄再重逢的激动心情,遥遥挥手告别。望着那一行逐渐与山水翠色融为一体的一行黑影,又想起离别时汪伦那寄望未来的笑容。
 
  你放心,我们这一别,不可能是永别,你我二人定会再重逢!这时,晨雾渐渐散去,太阳璀璨的光芒如同古时万箭齐发般“射”下来,耀得湖上涟漪晶光四射,像是浮于水面的沉银一般。灿烂的阳光,此时不仅照射湖面,也照耀着李白怀念故人的心灵。这美好的阳光,也好像在预示着那美好一刻的到来。
 
  李白想着此事,一首诗脱口而出: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改写《赠汪伦》
 
  六(1)班张博文
 
  丑时三刻,天已经快亮了,今日在我生活了近一个月的汪庄,我却流下了泪。我快离去,可是汪兄却在何处?我的脑中愁绪万千,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江边码头,天已微微发亮,这时码头沉浸在一片安宁之中。沿岸的杨柳依依,清晨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唤醒我被酒麻痹的神经。
 
  长叹息,以掩七夕。我凝视着这片可爱的土地,刚想转身离去,背后竟响起了歌声,我茫然回首,汪兄在不远处挥手示意我停下,我停下了脚步。看着汪兄一步一步走近,我的心中一下子温暖了,眼眶中眼泪在打转,但是我忍住了,绝对不能让汪兄感到悲伤,于是我强忍着心中的痛苦,看着被泪水模糊的世界。
 
  汪兄走进,与我作揖,我也回作。“太白兄为何不辞而别?”“因为......”“何必管那么多呢?来!仆人端上美酒佳肴!我要与太白兄共进最后一次美酒!”是啊!汪兄对我的千万留念,一定都融入在了这壶美酒中。
 
  “客官不是我故意,可是现在已经寅时,得快一点了!”艄公说道。我可能是喝了酒,眉头一紧,似乎在责骂他似的,吓得艄公退了下去。我们不管他只管饮酒取乐,便是一壶来兮,一壶去兮。“太白兄你都要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是啊!今朝一别,不知何时相见!”说着那大豆般的泪珠掉在了我那鹅黄色的大衣上,隐隐约约汪兄那墨黑的上衣上也有两三滴“雨”。
 
  “太白兄我有些礼物赠于您,希望您能不嫌弃收下吧!”说着汪兄做了个手势,后面的仆人便献出了金银财宝,还有几缸陈年老酒,“不,不,不,这就大可不必了!咱们都是老朋友了,有必要吗?”“老朋友?那就更应该有了,你想想你第一次来的时候你还送礼呢!”汪兄这一句话搞得我多不好意思,原本通红的脸变的更烫了。“既然如此,就谢汪兄了!”话音刚落,仆人们就一个劲儿地把东西往船上搬。
 
  “客官,已近卯时,所以......”我还是不搭理他,抓起酒壶就想饮尽,可汪兄的手却比我先按住酒壶说道:“太白兄,若你再不离去,恐怕午时赶不到客栈,可就麻烦了!”我起身正想与汪兄道别时,天空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使我的泪水与雨水融为一体。“汪兄保重!”“太白兄保重!”今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汪兄与我的那情比桃花潭的水还深,还深.......
 
  在船中,在雾中,在蒙蒙的小雨中。汪兄与我分别,不管汪兄是否能闻见,我也大喊:“汪兄再见!”在摇晃的船上,我饮着酒,诗意大发,写下了《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潭水深千尺,汪伦送我情
 
  ——改写《赠汪伦》
 
  六(2)班郭奕嘉
 
  清晨,晓雾未散,天边只有丝丝微光,一切浸在朦胧之中。一旁的柳树,在晓风中徐徐摇曳,远处的粉墙黛瓦,灰蒙蒙的,空中的云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
 
  已近卯时,天越来越亮起来。地上的青石板,几行雨丝在空中无声地滑过,于光滑的潭面留下层层涟漪,若有若无间,好似一道人影闪过,只有雨诉说着无穷的愁怨。
 
  李白久久回望着这个地方,几个月前,他曾像今天一样久久凝望着这幽美的汪家庄,赞叹着这美景,而如今,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留恋。留恋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桥,留恋那一排排垂柳,留恋那一户户酒家。
 
  最留恋的,是他的热情好客的汪兄。
 
  而等待他一个时辰,却只等来了船夫的一次次催促。他不能再等,只是叹了口气,回望了一眼这给他留下无从眷恋的地方,上了船。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忽闻一阵嘹亮的歌声,阵阵入耳。他顿时热了眼眶。穿过雾气。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他汪伦那一脸乌黑的胡子扎,圆圆胖胖的脸,永远有着鱼尾纹的眼角。少了几分仙风道骨,却又有一股和蔼。他大概是从外地赶来,没有穿着以前那些做工考究的衣裳,粗布衫上粘了点点细沙。在他身后,挑夫挑着两坛美酒。李白的眼睛顿时蒙上了一层水雾,他快步下船,来到汪伦面前。只见汪伦也流下了激动的泪,仿佛两人已离别了上千年。
 
  进了岸边的凉亭。美酒佳肴摆上了,汪伦在杯里倒满了美酒,两人只是对饮。李白又忽地想起,汪伦曾在信中写道:“此地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自己便慕名而来。不想,却是万家开的酒店,而“十里桃花”只是一条街名。到现在仍是有些惆怅,店里那酒,那时光,那快乐,那笑容,仿佛只在一瞬间灰飞烟灭,眼里又含满了清泪。那无数的话语,无数的不舍,无数的悲哀,此时只化作两行清泪。
 
  汪伦,默默地从怀中取出一只精美的砚台。李白知道这是汪伦最珍爱的东西。汪伦把砚台轻轻移到了李白面前。李白没有退却,汪伦说过:“这种东西怎么配得上我这种粗人!只有你才能拥有它。”小小的一只砚台,李白拿在手里,却有千斤重。世上,那能买得到这样珍贵的情意呢?
 
  二人正沉思时,只觉肠断桃花潭。从来都说离别不易,这两位饱经风霜的中年男人,经过无数次的离别,却仍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悲哀。
 
  船夫当然也被这情景打动,无奈卯时已过,不得不发话:“客官若再不走,恐怕……”汪伦举起手,打断了他的话,继而对李白说:
 
  “太白兄,保重!”李白欲回头时,汪伦又叫住了他,默默的倒上了最后一杯酒。两人举杯,举杯,再举杯,最后一饮而尽。
 
  李白上船时,只是凝视着远方,任眼泪打湿他的衣襟。船行远后,他回过头去,眺望那消失在雾气中的身影。歌声,仿佛还响彻在耳畔……
 
  李白不由感慨万分,便取出笔墨纸砚,写下《赠汪伦》一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改写古诗《赠汪伦》
 
  六(2)班毛灿瑜
 
  秋日萧萧,黄叶飘飘,落叶在湖水中激起圈圈涟漪。李白站在码头上,双眼盯着远方,似乎在等着什么。船上的艄夫轮着船桨,嘴张了张,却也没说什么。李白继续极目远眺,见等了许久也没丝毫动静,自嘲的摇摇头。也是,毕竟是自己独自出来,汪兄怎会知道?算了,走吧。
 
  李白缓缓的转过身,一只脚已踏上船,却再次回头望了一眼,只见湖旁的垂柳摇曳着那枯黄枝叶,远处的青山在刚蒙蒙亮的世界里若隐若现,天地间一片静谧,仿佛找不出第四个人来。李白狠狠心,回过头指挥着书童将行李放进去,准备出发。
 
  “知己兮,朋友兮,饮壶浊酒分别兮......”书童侍剑人小耳灵,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歌声,主仆二人在汪家庄呆了近两个月,怎会连汪伦的声音都听不出。他无比惊喜地对李白道:“大人。是,是,汪大人!汪大人往这儿来了!”李白一听,有点恍惚,他问道:“此话当真?”侍剑激动极了:“此话断然不敢有假,您瞧,真是汪大人!”
 
  李白往书童指的方向看去,果真见到了汪伦。只见他迎着霞光,后面跟着两个人,肩上都挑满东西。看形状,不难猜出是两坛酒。待汪伦再走近些时,耳边的歌声也越发清新,“待到到将来复还时,举杯对饮心兮......”汪伦的轮廓逐渐明朗,李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汪伦眼眶边的红晕。
 
  李白正模模糊糊想着,汪伦却已来到他的面前,他将两个酒杯在酒坛里灌满,把其中一杯递给李白,豪爽地吼道:“来,干着这杯!”李白接过酒,一饮而尽,接着反应过来,又仔细看了看那台那酒坛,不由得大惊失色:“这酒,莫不是你府中那坛足有80年份的桃花酿?!”汪伦刚喝完那一杯酒,有点儿被呛到了:“不错,正是那酒,太白兄,感觉如何?”李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不错就成,太白兄,这酒可是连我家老父80岁大寿都没舍得喝的珍品,你可要好好喝完,一滴不剩!”汪伦一挥手,后面的仆人立即将扁担抬过来,在汪伦的指挥下放进了船舱。
 
  “汪兄,你这是做甚?”李白看着那浩浩荡荡的样子,连忙表示不用。“没事儿,太白兄,里面也没什么,就是一点儿我们这边的特产罢了,还有这个,”汪伦从衣兜里掏出一个荷包,听声音就知道里头有不少盘缠“一点儿小心意,太白兄一定要收。”李白连忙推脱,但到底抵挡不住汪伦的热情,还是收下了。
 
  “汪兄,以后你在家庄中,要保重身体以后还是少打猎,待我回乡后,不出一年,我再回来见你”李白拱手对汪伦道。
 
  “太白兄,旅途长久,你也保重,切不可伤了身体,还有路上要绕山走,小心强盗,你若要回来,汪家庄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
 
  “喂,客官,你还乘不乘船?再不上船,今晚打尖儿都没地方!”艄公在船上拍打着桨,不耐烦的说。
 
  “又不是欠你钱,一两时刻等不及?”一向爽快,好脾气的汪伦却为李白而动怒,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要知道这万一给传出去了,连累的可是汪家府的名声啊!而我李白只是一个行走江湖的诗人而已,一时李白有千言万语想说,却无从下口,只能看着两个模糊的身影在一字一句的争吵着。
 
  李白即刻迈动步子,大步插在两人中间:“好说好说,既刻就走,汪兄,昔日之后,我再来见你!你可一定要保重啊!”李白上了船,登上船头,望着汪伦,心中默念:今日一别,不知还何时能再重逢,汪兄保重啊!他展开长臂,踮起脚,用力地挥手,泪流满面地与汪伦道别。
 
  “太白兄一路走好!”汪伦大声喊道。汪伦沿着河岸踏着歌声,为李白践行,可终究船快于人,湖水漾着波纹,尘雾渐渐散开,幽静的空气弥漫在湖上,汪伦的身影逐渐变小,逐渐成了一个黑点。
 
  趁着酒兴,思绪万千,李白大喝道:“纸笔拿来!”他手持大笔,端坐在凳上,直了身板,笔锋婉转,笔走龙蛇,锋发韵流,“唰唰”几声,一篇四句诗使成了,轻轻咏起。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



 
 
  离别
 
  ——改写《赠汪伦》
 
  六(3)班金柏润
 
  我久立在竹叶窗前,窗外的雪已经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大雪覆盖了整个汪家庄,也覆盖了整个桃花潭。像是给无边的大地盖上了一层洁白的棉被,唯有远处的桃花潭反衬着微弱的月光。一个夜晚,我跟着主人顺着阶梯爬到了汪家庄桃花山顶,汪兄早已坐在那红木小亭里,摆上了好酒好菜,主人一甩衣袖,坐到了汪兄对面。我坐在旁边,把新浪上面的积雪清掉,放到主人旁边,便在角落安安静静就坐,只时不时的加几味小菜。
 
  只见主人和汪兄在那里对饮,两人皆不言语,两个时辰过去了,地上摆了两个已经空了的酒坛。渐渐地,月亮已经高挂头顶,许久的宁静之后,先打破了这长久的宁静:“李兄,不知你何时走啊?”“大约,”主人抬头望着高挂于天空的月亮,长叹一声,“明日一早,丑时三刻吧!”“明日啊!”汪兄也抬头望着月亮,轻声说道。主人低下头来,望向一桌子的酒菜。轻声说道:“汪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我们俩弟兄不醉不归。”时间飞驰而过,转眼,已经到了深夜,两人起身回府,和衣睡觉。
 
  子时两刻,我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主人早已换好了衣裳。一身白袍,青色的领口和袖口,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却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主人,我们这是不等汪兄了吗?”只见主人的动作突然停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摇摇头说:“不了,昨晚汪兄陪我到那么晚,今日若再相见,可能舍不得分别了,再说也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说什么,打点好东西,拿起行囊,跟在主人后面,向远处的青石板码头走去。
 
  一路上我看出主人,其实正在纠结。很想回头,又怕见到之后不忍分别。我也不忍心静待了,我多年的主人,如此的痛心,便提议道:“主人要不我们回去跟汪兄道个别再走吧!”一路脚下生风,走得飞快的主人突然停了下来,我差点撞了上去。后面的树叶也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附和我的提议。一时间,绿树摇曳,飞鸟哀鸣,微风四起,湖水波澜,紫狐都在叫主人回去和汪兄他们道别。思索许久后主人还是摇了摇头:“不必了,让汪兄眼睁睁的看着他分别才是对汪兄最大的折磨。俗话说得好,眼不见为净,这样反而对他更好。”我见主人心意已定,也无法逆转,也就不再多说啥了。
 
  一路上主人都健步如飞,没多久就已经到了码头。船夫已经在那等着了。主人一步跨上了船,我也紧跟着进了船舱。“船夫……”主人话说了一半,突然被一阵暗伤的歌声打动了。哒哒的声音,嘹亮的歌声。让人听着几乎入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主人走出船舱,发现是汪兄。他身后跟着一个挑夫挑着满满的两箩筐,来到了这里。“李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说好丑时三刻,这才子时二刻你咋就走了呢?”“汪兄……”我看见主人的眼眶红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也知道主人和汪兄,这几个月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可偏偏有人不识趣,船夫见主人和汪兄迟迟不能分别,便有点心急,对主人说道:“客官,现在河道情况紧急,尽量还是早点出发啊,晚了找不到下一个落脚点,晚上恐怕会有点难过!”主人正和汪兄不忍分别,突然传来了这样一道声音,顿时面见愠色,说道:“催什么催,我今天就和汪兄对饮之后再走。”说完便摆出架势,真要对饮了。我见如此,连忙上去相劝:“主人,船老大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果找不到落脚点的话,今晚在湖上飘荡,很有可能会翻船落水,到时我们两人不识水性,很是危险啊!”主人思索了一下,最后还是长吁一声。对汪兄最后望了一眼转身登上船舱。船夫也撑起了船桨,向湖中心划去。主人和汪兄各自挥手道别。
 
  只见两个兄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挥舞着手也越发显得模糊,最后汪兄也变成了一个小黑点。主人眼里引起了水雾,突然他望向了摆在面前的一砚墨水,一张手绢和一坛酒。只见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那一坛酒就往嘴里灌,小半的酒都落到了甲板上,主人整张脸都被酒洗过了。就在酒倒光的那一刻,主人刷了一下拔出腰间的宝剑向前一挥。只见剑尖沾上了墨水。主人一拍桌子,手绢被震到了半空中。只见主人手起剑落。一瞬间,几时下乃至几百甚至几千下剑已经挥了出去。我望向落下来的手绢上赫然是一行七字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只见主人拿起手绢向空中一扔,一时狂风四起,将手绢吹向了汪兄,汪兄打开手绢的那一刻,两行热泪从他的两眼之间落了下来……



 
 
  改写《赠汪伦》
 
  六(3)班诸葛鑫辰
 
  已是丑时六刻了,万籁俱寂,迎着微凉的风,我走出房门,抬头四望。天空灰蒙蒙的,同前几日没有什么变化,可能因为今天是离别的日子吧,倒显出几分阴沉,一阵阵风吹过,带来秋天特有的气息,让人的四周萦绕着萧瑟和冷清。
 
  我打量着已住了数月的汪家庄,已经有炊烟在小村的上空缠绕,空气中带着几分烟火气,远远传来几声犬吠,有那早起的农户背着锄头走向田地。看着周边熟悉又佰生的景象,想着今日就要分别的好友——汪论,我心中渐起离别之情。已经这个时辰了,他怎么还没有出现,难道是被什么事情拌住了?我信步走向船坞,青石板铺就的小码头前,站着苍老的船夫,老远的向我招着手:“客官,现在已近寅时,该开船了,请赶紧上来吧。”我慌忙回头四望,还是不见汪论的身影,只好遗憾的走上船去,忽听身后有人叫道:“太白兄,我来迟一步,莫急着上船,我备了薄酒一杯,请先饮完此杯!”
 
  我回头看去,微风掀起了他宽宽的衣袖,他挺拨的身影在渐渐亮起的晨光中像是渡上了一层银边,我快步走下船,看到他那明亮的眼睛下,薄薄的嘴唇向上勾起,一个温暖的笑容感染了我,一扫我胸中的离愁之苦,我哈哈笑着,握着他的手:“那就让我们满饮此杯!”对着初升的太阳,我们举杯同饮!心中渐升的豪情让我们意气风发。我转身登上客船,船浆轻轻一点,小舟轻盈的划过水面,向着东边驶去,看着涟漪在潭面上荡漾开去,水波带动着花瓣飘向远方。深深的潭水泛着幽幽的深绿色,像一颗最上等的宝石,又像是离别的人眼中的泪滴。
 
  这时,我听到岸上传来歌声,我的好友唱着离别的歌,踏着欢快的步子,宽大的袖子像蝴蝶的翅膀绕着他翩翩起舞,他的头冠松散,他的神态飞扬,潭水边的桃花树上,花瓣被风带着,像下了一场纷纷扬扬地桃花雨,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身影,我不禁热泪盈眶,那怕前路艰辛,我有这友情在心中,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我提笔写下这可以流传千年的诗句,让后人也可以感受到我们这穿透岁月的友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