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比赛作文:我喜欢的食物(14篇)

  说起美食,我总能如数家珍:北京烤鸭、大闸蟹、粽子、三黄鸡……其实,号称“小吃货”的我最最喜欢的还是饺子。平时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总是给我吃速冻饺子,只有等到过年,他们才有空亲手包饺子。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起床,想着等会儿能吃饺子了就特别高兴。我来到厨房,却见爸爸一人在忙碌着。“咦,妈妈呢?”“她门诊值班还没结束,今天要加班了。”爸爸一边揉面一边说。“哦!”我心里就算有无数个失望,也只能放下,因为我深知妈妈作为医生的责任更加重大。
 
  “爸爸,那我跟你一起包饺子好吗?”我笑着问,“我想让妈妈回到家的时候吃到我包的饺子。”“好,我来教你!”说着,爸爸给了我一张擀好的饺子皮。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把饺子皮放在左手的掌心,用筷子夹了一些白菜肉馅放在饺子皮中央,然后用右手把饺子皮对折,紧紧地把半圈饺子边全都捏住。哈哈!我的饺子包好了。可是怎么我的饺子只能躺在案板上,而爸爸包的饺子却能鼓着大肚子站在案板上呀?爸爸看了看我包的饺子,说:“第一次就能包牢真不错,等妈妈回来,先煮你包的饺子!”“好啊!好啊!”我高兴地直拍手,不再纠结于饺子是躺着还是站着了,又迅速地包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包了十几个躺着的饺子。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着包能在案板上站起来的饺子。
 
  晚上,妈妈终于回家了。爸爸煮好饺子对她说:“快吃,快吃!”妈妈夹起一只饺子看了看,咬了一小口说:“咦?外形有点不一样。哇!真好吃!”“哈哈,您这碗里的饺子都是我包的!”我自豪地说。妈妈一听又惊又喜,笑着说:“啊?小姑娘竟然学会包饺子啦?怪不得这么好吃,原来这是‘宝贝儿’饺子啊!”
 
  指导老师:汉娜



  我喜欢的食物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是元宵节吃元宵却是相同的。元宵也叫汤圆,每年的元宵节这天,外婆都会亲手做汤圆给我们吃。因为元宵意味着合家幸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今年的元宵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我只能宅在家里,不能像往年那样和小伙伴相约去城隍庙拉兔子灯、逛灯会了。于是,外婆带着我一起包汤圆。
 
  说干就干,我撸起袖子,站在外婆旁边看她怎么制作。只见外婆先把糯米粉倒在大盆子里,堆成了小山,又用手在其中挖个洞,倒入水进行混合。当糯米粉被揉成团之后,外婆揪了一小块,把它做成小碗状,然后放入一颗黑芝麻馅,再封口、搓圆。很快,一只圆溜溜的汤圆就做好啦!我边看边想,原来做汤圆这么简单!于是,我也学着包。在放馅的时候,我心想:外婆放这么小的一颗芝麻馅,会不会不够甜?所以,我干脆放了两颗进去,觉得这样味道会更好。接着,我把它一捏一揉,却发现雪白的汤圆变成了黑白相间的“斑马”。站在一旁的外婆看了,哈哈大笑说:“做汤圆馅料不能放太多。一贪就坏事!”外婆摸摸我的头,说,“你看这次的新冠病毒,就是人类的贪心闯的祸。”我一听赶紧老老实实包汤圆,再也不敢有贪念了。
 
  接着,外婆烧开一锅水,把汤圆一只只放入滚烫的水中。只见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水里滚动、浮沉。等水再次煮沸的时候,外婆改用小火慢慢煮,直到汤圆全都浮在水面上,才把它们捞入碗里。
 
  餐桌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汤圆一边看着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我想: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呢?真希望这些白衣天使和新冠病人们在春暖花时能平安归来,也和家人们一起吃汤圆,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指导老师:汉娜

 
 
  我喜欢的食物
 
  味道很美好,有大也有小。一到春秋游,小孩书包客。”你知道这顺口溜说的是什么吗?没错,它就是我最喜欢的食物——薯片。可是,大人们只允许我在春游、秋游时稍微放纵一下,平时不让吃。所以,每到春秋游时,我一定会提出买薯片!
 
  金灿灿的薯片圆圆的,像一个个小太阳。仔细看它,好像有许多小钻石在上面趴着,其实那是盐。个别小太阳上面会鼓几个包,那是制作时留下的气泡。拿一片放嘴里轻咬,只听“咔嚓”一声,嘎嘣脆。嚼一嚼,薯片瞬间在嘴里碎成渣,一股香咸在口中跳动。咽下去以后,嘴里留着余香,让你不由自主地再拿一片又拿一片。不知不觉,一包就吃完了。
 
  大人们限制我吃薯片是因为它不利于健康。后来我才知道,薯片虽然是用土豆加工而成,但是因为含有大量油脂和盐,所以经常吃会有害健康。
 
  虽然明白不让我多吃薯片的原因,但是小孩子的喜欢和不喜欢通常是不会多考虑健康的,所以每次跟妈妈在超市的零食货架前都会有一番“博弈”。我用可怜的小眼神儿望着她,仿佛在说:“求求你了妈妈,给我买一包薯片吧!”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会回望我一下,好像在说:“给你个眼神,自己去体会。”然后她就推着购物车径直走掉。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六一儿童节或者过年,她会同意我买,甚至会主动拿一包薯片放进购物车里。这时,我就会想:哇,多么美好的一天!
 
  其实,妈妈也很爱吃薯片!因为她有时候会偷吃我的。只是为了抵制美味薯片的诱惑,才刻意不买。这高度自律的典范啊殃及我也难得才能吃一回!
 
  说着说着,我又开始盼望春游了!因为那时候,我又能理直气壮地让妈妈给我买薯片啦!
 
  指导老师:汉娜
 
  我喜欢的食物
 
  在中国,火锅是一种具有特色、历史悠长的美食,也是我最喜欢的食物。
 
  吃火锅首先要准备丰富而新鲜的食材,萝卜、青菜、土豆、蘑菇、牛肉、羊肉、鱼肉、虾……都可以涮火锅吃。
 
  食材全都准备好以后,全家人继续忙。爸爸调涮火锅的酱料,妈妈做火锅底料,外婆准备吃火锅所需要的工具,我拿碗筷。“好!可以开始涮火锅了!”爸爸一声令下,大家开吃。我迫不及待夹起一个丸子就往锅里放。妈妈看见了说:“别着急,等水烧开了再放。不然食物不好吃。”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锅子,垂涎欲滴。不一会儿,锅里的汤水终于“咕嘟咕嘟”冒泡了,香味飘满了整个房间。我夹起一块生牛肉,小心翼翼地在锅里涮着,大概十秒钟,牛肉熟了。我再把它蘸了蘸酱,放进嘴中。哇!肉质松软又有嚼劲,真是美味可口呀!我又抓起一把蘑菇放进锅里。它要煮的时间稍微长一些。过了一会儿,我把蘑菇捞出来,再蘸了蘸酱送入嘴中。哇!鲜美的汁水涌了出来!好美味!就这样,我涮着各种各样的菜,品尝着不同的滋味,乐此不疲。
 
  后来,我才知道,火锅在古代时称作“古董羮”,因为将食物投入沸水中发出“咕咚”声而得名。记得古诗《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炉火。晚来天欲雪,能吹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古人吃火锅的情景。
 
  大年夜时,我和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你涮一口菜,我吃一口肉,热闹极了。比起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吃饭总是急匆匆,我更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火锅,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火锅——我最喜欢的食物,滋味就是与众不同哦!
 
  指导老师:汉娜
 
  我喜欢的食物
 
  我喜欢吃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既温暖又能快速填饱我的小肚皮。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似的给我做各式各样汤面,有排骨面、牛肉面、葱油拌面、贝壳面……层出不穷,美味极了。而我最爱吃的、回味无穷的则是那碗鸡汤面。
 
  这鸡汤面是每年春节回老家时,奶奶定会给我做的保留美食。自我记事以来,每个大年初一,我们一家都要开车四个多小时回爸爸的老家过年,陪爷爷奶奶住上几天。每天早上,我的鼻子都是最先醒过来的。是的,还没起床,一股浓浓的鸡汤香味就飘出厨房,透过门窗,跑到床头,精准地钻进了我的鼻孔。于是我就彻底醒过来了。一骨碌爬起床,完成刷牙、洗脸等规定动作,一碗香喷喷的鸡汤面已经摆在了餐桌上。“小悠过来,趁热吃吧!”奶奶微笑着站在一旁看着我吃。
 
  爸爸说这碗鸡汤面可不简单。面条是爷爷用收获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做成的;鸡汤是奶奶喂养了快一年的老母鸡熬制的;卤鸡蛋是自家养的母鸡下的;生菜、香菜也是自家园子里种出来的。正是有了这些食材,奶奶才能做出美味的鸡汤面。
 
  听了爸爸的话,我才知道这碗鸡汤面的不简单。它不仅食材不简单,还承载了长辈对我的关爱。我似乎也明白了,这碗鸡汤面之所以难忘,除了美味之外,更在于吃面时,爸爸妈妈开心的微笑,爷爷奶奶慈爱的眼神,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也许这就是“家”的味道吧。
 
  指导老师:汉娜
 
  我喜欢的食物
 
  我很喜欢新疆,那里有美丽的喀纳斯,有发出怪响的魔鬼城,有风景如画的天山天池。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新疆的特色美食——羊肉串,一想到要吃羊肉串,我就口水直流。
 
  今天,我又想吃羊肉串了,但是妈妈说现在外面传染病很厉害,不能出去吃,所以就帮我网购了10串羊肉串。
 
  不一会儿,外卖小哥就把羊肉串送来了。羊肉串的外面先裹了一层锡纸,又包了一层牛皮纸,当我打开包装的时候,它还热乎乎的呢!肥瘦相间的羊肉块被竹签串在一起,吃到嘴里嫩嫩的,有孜然的味道,还有点辣味。吃完羊肉串,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得待在家里,外卖小哥却能在马路上到处跑?”妈妈笑着说:“为了让我们待在家也能吃上好吃的饭菜,他们冒着得传染病的风险给我们送饭,应该谢谢他们!”
 
  我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兽医,发明一种药,让动物身上的病毒不会再传染给人类,这样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传染病了!
 
  点评:情感细腻真挚,语言通顺流畅,继续加油!
 
  指导老师:汉娜老师
 
  我喜欢的食物
 
  妈妈说,每个人都会对某种食物有执念。起初,我并不理解。好吃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只钟爱一种呢?可是,当我吃了妈妈的芝士春卷后,一下子就对它有了执念……
 
  春卷是上海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点心。常见的有白菜三鲜馅、韭黄肉丝馅、豆沙馅,而芝士春卷则是我妈妈的自创。这还要拜今年的“新冠状病毒”春节所赐。为了给国家减少传染源,全国人民摒弃了走亲访友和传统聚会,在小家里过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年。平时不太下厨的妈妈为了逗我和妹妹开心,提议包春卷吃。“春卷有啥稀奇。”我小声嘟囔着。可是妈妈却神秘地说:“今天做的春卷与众不同,你俩肯定吃不够!”一听这话,我们来了劲头!
 
  说干就干,妈妈问我们想吃甜的还是咸的。我和妹妹一个想吃甜,一个想吃咸。妈妈笑呵呵地说:“可以!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说完,她就忙了起来。先是准备了白菜、肉丝、笋丁备用,再把三根香蕉捣成泥放在小碗里,随后切了一小块黄油放在香蕉泥里拌匀。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一袋芝士碎。我想:又不是做披萨,要芝士干嘛?妈妈笑着说:“来,二位小公主一起包春卷吧!”我们异口同声道:“好哒!”。
 
  我把叠着的春卷皮一张张撕开,这时,只见妈妈抓了几把芝士碎分别放进了白菜肉丝馅和香蕉馅中。她用筷子搅拌了几下,直到芝士碎和馅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馅均匀地摊在皮子的三分之一处,撒一些芝士碎在馅上,然后由下往上包。“包得紧一点哦!包了一圈后,把两边相对折起,继续包。再用生粉水沾在春卷皮边缘处,把它们粘起来。”妈妈一边说一边做示范。一个个漂亮、紧实的春卷在她手中诞生了。于是,我们仨比赛看谁包得又好又快。母女三人说说笑笑,一小会儿就包了满满一大盘春卷。
 
  下油锅炸的时候,妈妈说要先让春卷在低温油中定型,再高温炸熟。片刻功夫,春卷出炉了。我和妹妹一人一个,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哇”,太惊喜了,一口咬下去,只觉得浓浓的香味钻入鼻孔,满口飘香,低头一看,嘴巴和春卷之间竟然拉出了长长的丝。我们兴奋极了,没想到小小的春卷竟然有了披萨味儿。甜甜的香蕉泥混合着黄油香,伴着芝士的拉丝,浓郁的奶香沁入心脾。就连最传统的白菜、肉丝、笋丝春卷也变得咸鲜可口,美妙异常,正宗是中西合璧呀!
 
  就这样,我和妹妹围着妈妈把刚出炉的春卷一顿猛吃,边吃边说:“大爱!超赞!还要吃!”这时候,我猛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喜欢过一样食物。芝士春卷的滋味是非同一般的。它是幸福的滋味,美妙的滋味,爱的滋味……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我是个小馋猫,喜欢各种美味的食物,比如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鸭”,号称中华第一面的“兰州牛肉面”,江南名点“南翔小笼包”……当然,最令我欲罢不能的是外婆的水饺。
 
  外婆喜欢自制饺子皮。她把面粉、鸡蛋等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个大盆里,边加水边不停地搅拌。等面粉拌成块块絮状,再揉成光滑的面团。为了使饺子皮吃起来劲道,还要在面团上倒少量橄榄油。接着,外婆把保鲜膜盖在大盆上放在阳光下醒面。肉馅里得放大半个去籽的冬瓜,加入各种调料拌匀。接着,外婆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揉,揪出剂子,搓圆压扁,用擀面杖擀成又薄又圆的饺子皮。然后放一个在掌心,将冬瓜肉馅放在皮中央,三下两下捏成了饺子。桌面上,一个个状似小白船的胖鼓鼓的饺子整齐地排起队来。
 
  刚出锅的饺子甚是诱人。通透的皮儿,胖乎乎的肚子,在热腾腾的雾气就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似的。我赶紧用筷子夹起一只饺子咬一口,糯糯的皮儿裹着软香的馅儿,唇齿留香。再咬一口,清凉的冬瓜汁混着五花肉的香味儿,清爽细腻。我边吐着被烫的舌头边赞叹:“好吃,真好吃!”。
 
  每年春节,太爷爷太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都会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饺子。老人们吃得满脸笑容,爸爸妈妈和我吃得津津有味儿,一家人吃得别提多幸福了!
 
  外婆的水饺虽然普通,却承载着四世同堂的快乐与温馨,最爱外婆的水饺。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我特别喜欢吃蛋挞,无论什么味儿的蛋挞,我都喜欢。一闻到新烤好的蛋挞香,看到嫩黄嫩黄、微微颤抖的蛋挞芯儿,我就忍不住流口水。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妈妈在抗疫指挥部没日没夜地工作,很久没有回家了。我想妈妈,又不能出去找小伙伴玩,整天没精打采的。大年初一那天,爸爸看着坐在窗前发呆的我,突然提议说:“宝贝,我们做蛋挞吃好吗?”“好啊!”我一听,立即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我们讨论了一下操作方案,决定由爸爸负责做蛋挞芯,我协助他做蛋挞皮。
 
  爸爸像科学家做实验似的拿出天平,煞有介事地说:“一定要严格配方才能做出世界第一的蛋挞哦!”“对对对!”我拍着手连声赞同。接着,我们照着《蛋挞制作宝典》的要求,按顺序称了5克炼乳,15克奶油,80克牛奶,10克细砂糖,再把2个鸡蛋敲在小碗里备用,然后将这些材料一一倒入容器中搅拌。充分搅拌,做出来的蛋挞才会越细腻、柔滑。我和爸爸轮流使劲儿地搅着,没一会我就手酸胳膊软了,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每天给我做好吃的,多辛苦啊!就这样,我和爸爸相互鼓励,做蛋挞的食材终于搅拌好了。
 
  接下来要做蛋挞皮了,我按《宝典》里的方法揉出光滑的面团,然后放入保鲜袋,入冰箱20分钟。我第一次觉得20分钟竟然这么漫长。我不停地看表,还担心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不停地问爸爸。
 
  终于20分钟到啦!我和爸爸一起将面片放到模具里,倒入做好的蛋挞心,把生蛋挞放到烤箱里,设定好时间。慢慢的,香味飘出来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烤箱,盼着它结束工作的那一声响。
 
  “叮!”“好了!”我迫不急待地冲向烤箱,爸爸刚拿出来我就咬了一口,也顾不上烫嘴了!“外酥里嫩!爸爸做的蛋挞真好吃!”我叫了起来。虽然自己做的蛋挞有点丑,但是它真的是我吃过的蛋挞中最美味的一个啊!
 
  我想:付出爱心制作的美食如同有了灵魂,让吃的人感到爱和幸福。最爱爸爸蛋挞,它浓浓的爱宽慰了一个小女孩思念母亲的心。也希望那些和我一样想念疫情前线的爸爸妈妈的小孩子们都能吃到香香的蛋挞……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几块儿豆腐淋麻酱,天津早点味儿倍儿香”。你们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对啦,就是天津的纯正早点——-豆腐脑!
 
  可别小瞧了这豆腐脑,乍一看,不显山不露水的。等你亲口品尝时,就会被它的无穷魅力迷住。我们家是天津的,每到周末的早饭时间,家里的顶尖儿厨师——姥爷就会给我们做上几碗豆腐脑,那配方绝对是独一无二啊!
 
  首先,姥爷把市场买来的绢豆腐连盒一起放在开水里烫,等它略加凝固时,用有洞的大平勺把他们一片片地片起,叠放在碗里备用。
 
  开火,烧卤!
 
  奶锅里放点儿油,把一颗大料炸糊,加点生抽炒香后,放入切成丝的香菇,加些水放在一起咕嘟咕嘟的煮……等到煮开入味儿了,继续加盐、味精、老抽调色,接着用淀粉勾芡后倒入碗里,再淋上熟油调成的麻酱汁,调料就完成了!当这一切与白嫩嫩的豆腐碰撞后,那成色、那味儿,嗯……赶紧闭上我的小嘴巴,口水要出来了。
 
  为了配合着姥爷无敌的豆腐脑,姥姥也不闲着,她做烙饼、炸排叉,还有正宗的薄脆饼!那是姥姥用春卷皮做的,特别有创意!
 
  当美味上桌时,我们就如同饿狼扑食一般大吃起来。豆腐脑细腻的口感,配着新出炉的烙饼夹排叉,两个字——绝了!
 
  如果让我给我喜爱的食物排个序,若把豆腐脑排第二,绝对没有别的敢排第一啦!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馄饨。
 
  在春节前的旅游中,我见识了德国大馄饨。德国人不仅人高马大,吃的馄饨也个头惊人,每个都有我的小拳头大小,有点像肠粉。里面的馅料很丰富,有猪肉、菠菜、洋葱、芹菜和面包屑。
 
  回到上海后,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来了一次仿作。我们尝试了多种图形和各种大小的尺寸,最终选择用大约A5大小的长方形面皮来完成自制的德国大馄饨。妈妈轻车熟路地剁料搅拌,不一会儿,馅料碗里就飘出了一股清香。为了更接近德国风味,妈妈又往馅里放了些洋葱丁。
 
  开始包馄饨了,别看只要卷成卷,因为体积大,卷起来并不容易。卷太紧会从两头溢出馅儿,卷太松会在煮的过程中散架。包好后,妈妈把生馄饨摆在吃火锅用的金属漏勺里放进锅里煮。开水在锅里咕噜咕噜滚着泡泡,我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德国馄饨的香味,肚子也咕咕地叫开了。
 
  等了好一会儿,第一个德国馄饨终于出炉了。馄饨瘫软地趴在盘子里吐着热气,我用叉子试图把它扶起来,它又快速倒了下去。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味道还行,但是口感太软,也没有往常的鲜味。妈妈急中生智,果断改用传统方式包了三个巨大的中国馄饨扔进锅里。
 
  德国皮、德国馅,中国包法和煮法的馄饨出锅了,最大的盘子才能摆下三只元宝似的大馄饨。为了装饰,妈妈摆上了小番茄和几根菠菜,还撒上了一层芝士粉。馄饨们神气威武地立在盘子中央,热腾腾的,十分诱人。我用刀轻轻切开馄饨皮,芝士遇到了冒出来的菜汁,慢慢融化,奶香四溢。一口咬下去,面皮松软正合适。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个大号德国馄饨,好像重回了德国餐馆,馅料又鲜又香,还略带家乡的味道。
 
  就这样,我最爱的食物经过全家的创新,将传统美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我爱吃馄饨,尤其是这中西合璧的巨无霸馄饨。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家都要吃汤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爷爷奶奶每次都是从揉粉,拌馅儿开始亲手制作汤圆。我从小就会跟着二老捏汤圆,所以,汤圆也就成了我最爱的美食。
 
  年初一早上,爷爷拿出两袋水磨粉倒入揉面的大盘子里,再在“雪山”顶倒上前晚煮好的糯米粥,然后把它们慢慢和在一起。等面团成形,我就开始和爷爷一起揉面团。我学着爷爷的样,用手掌左翻翻、右揉揉,再按压几下……等面团被揉得表面光滑,就揉好了,接着便是包汤圆。
 
  爷爷让我把面团搓成长条后,就把它揪成了一个个小团子,我们把小团子搓成小圆球,在顶端戳一个“坑”,沿着这个“坑”慢慢把圆球捏成一个“小碗”,当中填馅儿。爷爷奶奶每次都会准备好几种馅料:豆沙的、枣子的、荠菜猪肉的、还有萝卜猪肉的……填入馅儿,再把“碗口”捏合起来。最后把汤圆按照不同馅料搓成不同形状,汤圆就包好了。它们有水滴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还有拇指盖大小的汤圆,这些都是我的特制版汤圆哦!
 
  煮上一大锅水,等水烧开后,汤圆们就被奶奶倒入了锅里。我等在煤气灶边,不时看看锅。奶奶笑眯眯地说:“等水滚三次,汤圆浮起来,再闷一下就可以吃了。小馋猫别急啊!”在焦急地等待中,汤圆终于出锅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勺舀起一个圆形汤圆,先小小地咬一口汤圆皮,软软糯糯黏黏的,再吃一口馅儿,“啊,是荠菜肉的,好鲜啊!”我眯着眼睛享受着,又吃个水滴形的,“是豆沙的,好甜啊!”真令人陶醉……
 
  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汤圆,一边在心里祈愿着来年顺顺利利、圆圆满满。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代表着幸福团圆的新年手工汤圆!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陆游这句诗中说到的佛粥也叫腊八粥,可是在青浦方言中,腊八粥还有个特殊的名字——“洋粉粥”。外婆用大灶头烧的洋粉粥,不是甜甜腻腻的腊八粥味道,而是咸咸的独特滋味,那可是我的最爱哦!
 
  腊八节到来之前,外婆总会拿几斤大米到碾米的小作坊,让师傅碾成米粉,再去农贸市场买“洋粉粥”的原料,有青菜、红枣、金针菇、油泡等。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配料有些与众不同?对,这才是专属于外婆的“洋粉粥”。回到家,外婆先将青菜、金针菇、油泡等配料下油锅翻炒一两分钟后,盛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在米粉中添点儿热水,轻轻搅拌成米糊,接下来在大锅中倒入满满一锅开水,再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倒进去。还没开始烧,我的脑海里已经满是洋粉粥的味道,馋得小舌头直舔嘴巴,赶忙钻到灶头后面往炉里塞稻草,让火烧更旺。慢慢的,锅盖缝隙里开始冒出烟气,外婆掀开盖子,用大铲子使劲搅拌,一股股热气冒出来,充满了整个厨房间。当锅里的糊糊被烧得冒泡时,外婆抓了一小把盐洒进去,继续搅拌。看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洋粉粥”,我拿着碗等外婆给我盛。“马上就可以吃喽!”外婆笑着说。不一会儿功夫,“洋粉粥”端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吃,“小心烫!吹吹再吃。”外婆笑眯眯地提醒着。
 
  我用调羹舀起一勺,用嘴呼呼吹了两口就塞进嘴巴吃了起来,真是太美味了!这就是外婆的“杰作”——地地道道的青浦“洋粉粥”!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的食物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因为大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我们。因此,在喜好上也多少会受到大人的影响。例如我对榴莲的喜爱就归功于我那对万事充满好奇的老妈。
 
  第一次吃榴莲是在我四五岁时。一天傍晚,妈妈一进屋就带来了一股说不出的特殊味道。我揉揉小鼻子,吸了又吸,正疑惑着,妈妈已经打开了手里的纸袋。她神秘地一笑,说:“文文,我给你买了个特别的水果,你看!”我凑近一看,只见这个家伙像个大西瓜,外壳土黄,又硬又厚,上面布满了坚硬的刺儿。爸爸和奶奶笑着直摇头,忍不住说:“你呀,怎么能让小孩子吃这么臭的东西呢?”可是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榴莲是东南亚特产,是热带水果之王。世界那么大,在吃东西方面,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长见识嘛!”
 
  “哦,原来它的名字叫榴莲啊!”我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身上上的硬刺,扬起小脸问妈妈:“这个怪水果真的能吃吗?”妈妈笑了笑没说话,用双手握住榴莲,顺着底部裂缝的方向轻轻一掰,顿时,硕大的果实散成了好几瓣,露出了嫩黄色软软的果肉。我深吸了口气,挖了一小勺果肉塞进嘴里......哇,榴莲的果肉味道还真特别,清甜润滑似乳酪;软软糯糯像冰激凌,真好吃啊!刹那间,唇齿间的浓香激起了我的食欲,立即从妈妈手里接过一整瓣榴莲肉大吃起来。奶奶和爸爸看着我这个四五岁的小娃娃抱着榴莲吃得欢,哭笑不得。
 
  从那以后,小小的我便爱上了榴莲。每当吃着香甜的榴莲,我总会想起妈妈说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吃榴莲的人一定勇气非凡,谁能想到满是硬刺的坚硬外壳内藏着如此的人间美味呢!是呀,榴莲之独特真是“食之意难忘,人间味正浓”!我爱榴莲,爱它的特别,更爱它的内在!
 
  指导老师:汉娜
 
  此文荣获第28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