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钢琴曲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五年级陈雨璇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轻柔的曲子能使人的心变得平静,激越的曲子能使人振奋起来……每首乐曲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听音乐也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首钢琴曲。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音调纯朴亲切,像是在刻画一个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后来画风突变,声音沉闷如雷,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最后,声音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只留余音引人回味……听着动人的音乐,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那是1791年的一个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穷困潦倒,什么也没有。在大教堂门口的楼梯上,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爱丽丝。原来爱丽丝是个孤儿,一直照顾她的是一位邻居老人,老人一直希望能去看森林和大海,爱丽丝去求神父们,但神父们不肯帮他,还把爱丽丝赶了出来。贝多芬被小姑娘的孝心打动了,拿起墙角的旧钢琴,当手指触到琴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了森林和大海。老人很感激贝多芬,贝多芬也很感谢爱丽丝,把曲谱记录下来后离开了。
钢琴曲继续在耳畔流淌,乐曲抑扬顿挫,快时如流水奔涌而来,慢时好似寂静的夜空洒下淡淡的辉光,月亮是静静的,星星是静静的,远处的高楼建筑也是静静的。听着听着,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感动。虽然贝多芬的一生都很贫穷,也经历了许多痛苦,但是他却能把幸福带给他身边的人,给予他人帮助和温暖。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还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乐曲中有时欢快,有时悲伤,就像自己的生活会取得成就,也会遇到挫折,但他却从不向自己的命运低头,拥有着宽广的胸怀。
一曲完毕,余音绕梁,我的心还久久地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
精彩点评:听懂一首歌不难,但是能品味歌词背后的故事却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的小作者不仅听出音调的抑扬顿挫,还能听出曲中的感人故事,悟出人生哲理,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专业的曲评人。若是雨璇在叙述故事时,多用典雅的书面语言文章会更打动人哦!
指导老师:林娜陈吉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