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优秀作文选:岭上花开映山红

  岭上花开映山红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范滢菡
 
  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映山红
 
  ——题记
 
  是否有一些旋律,每次听到都忍不住感动,在心间荡气回肠?
 
  这一年的清明,我来到了江西赣州于都游玩,正值三、四月份,放眼望去,山岗上到处是红红的,正是映山红烂漫的季节。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昏昏欲睡中耳边传来悠扬的歌声,我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那些夏天的夜晚,总会搬一把小凳坐在凉爽的小院里,清新的晚风拂过面颊,慵懒而缱绻,带来一丝睡意。我伏在祖母的膝头,合上眼帘,耳边传来轻轻的吟唱。
 
  低低的吟唱鲜活在记忆深处,一闭上眼,仿佛就能听到祖母温柔吟唱的声音。仿佛看到一株株映山红,正笑吟吟地开在山边。走过去,风吹起来,一树粉红色的花朵都在风中颤抖起来,好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触动我心底的柔软,跟着颤抖起来。
 
  山色空蒙,此时最耀眼的是映山红,它们点缀着整个山体,这里一丛,那里一片,团团簇簇,在青山绿水之间云蒸霞蔚,让整座山都空灵含蓄又热情如火。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满映山红”!
 
  我眼前又浮现仙女下凡一般的映山红,站满整个山坡,随着春风的旋律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丽至极,禁不住跟着吟唱起来。这个声音,比我记忆里的声音多了些轻重,多了些技巧,却少了柔和,反而变得浑厚起来。我第一次了解了它的背景,却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仿佛让我看到了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幕幕画面。
 
  逝者如斯!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听讲解员讲她家邻居中有一个孤老婆婆,论辈分得叫她太婆,她家门上挂有一块革命军烈属的牌匾。每到映山红开的时候,她就要到山上去折一大把回来,默默地插在家里的神台上……
 
  小时候很不理解,太婆婆为什么要这么做,长大了慢慢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原来太婆的丈夫刘熙来,1928年就参加了中共于都临时县委为领导的全县农民暴动,后来跟随从井冈山来的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太婆是童养媳,和刘熙来生有一女孩。刘熙来打仗回来,会采一些映山红给女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完成了集结并进行兵员、弹药、物资等补充,退出根据地,夜渡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太婆带着小女儿在河畔送别亲人,刘熙来将一把没有叶子的映山红树枝递给女儿,对母女俩说:明年映山红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来!
 
  此后,太婆母女俩每当映山红开时,就盼望着刘熙来回来。盼啊,等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刘熙来终再没有回来。盼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民政部门送来的军烈属证书和牌匾——他牺牲在长征路上了。这时他们的女儿已经远嫁在二十多里外的仙下乡那边了。
 
  在革命年代,通讯极度不便,这千万个革命烈士,他们的父母、爱人、儿女,无疑也如同太婆母女一样,在无限期盼中……
 
  就像赣南山歌里唱的那样:
 
  等啊等,等啊等!
 
  等得青丝变白发,
 
  等得杜鹃带血啼。
 
  望穿门前石子路,
 
  亲人啊,你在哪里!
 
  几回梦里呼唤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太婆从山上最后一次采回了一扎映山红安插在神台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露红凝艳数千枝”,“花中此物似西施”的映山红,你的寓意有几种?
 
  你的颜色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浸透,还是杜鹃啼血染红的?或是二者兼有!
 
  时光荏苒,人世沧桑。好几十年过去了,太婆居住的整个客家围屋已经被拆除了,太婆家的房子当然也不例外,贴在墙上的革命军烈属证和挂在门框上方的革命军烈属牌匾也早就不见了。
 
  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于都,赣南,这块遍地长满映山红的土地;没有忘记,这块红色土地的人民,对苏维埃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天,带着深深的缅怀之情,我折了一束映山红,默默地放在太婆家的宅基上……
 
  映山红,是等待,是希望,是幸福!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悠扬的歌声渐渐淡去,我禁不住露出一抹舒心的微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