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让小鬼当家
主办: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协办: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撰文|一年级五班孙诗盈家长
编辑|徐小林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开学变得遥遥无期,孩子的校服挂在衣柜里已经很久了,漂亮的书包上也落下了些许的灰尘。
“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开学?”闺女在电脑旁学着微课,抬起头来又一次问了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话。
是啊,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呢?翻开手机备忘,2月10号是闺女开学的日子,今天已经是3月12号了。
还好,这一个多月我们在家过得还算不错。没有朋友圈里所谓的“神兽出笼,鸡飞狗跳”,相反,我们家倒有些“家人闲坐,灯光可亲”的温馨。
我想这主要是得益于家长授权,让小鬼当了家。
假期延迟的最初几天,天性好玩的孩子激动不已,玩得不亦乐乎。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兼二孩妈妈,每天的日子过得很是忙乱。一边要备课上网课、批改作业、在线答疑,一边还要照顾两岁的小宝吃喝拉撒玩,实在没有精力全程陪同闺女学习。
于是,我决定授权,让孩子为自己的假期学习做主。
授权,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要铺垫蓄势。
“盈宝,快来看,你们班级圈的同学怎么都在发照片呢!”闺女立刻跑到我身边,与我一起翻看班级圈,有数学口算、语文写字、还有同学录了诗词朗诵……闺女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了。“盈宝,你快看,这里还有老师发给他们的小红花呢,每天打卡上传作业的同学还有奖励呢!真好!他们能每天坚持真是不容易,你说呢?”“哼,我也能!”闺女已经在书桌旁坐下来准备学习了。
多亏有班级圈,孩子在这里看到了同学的努力,感受到了老师的认真,有了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家长再多加引导,铺垫蓄势,孩子自然就不会只想着玩了。
授权,不是下达指令,而是要充分信任。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详细区分了“下达指令”型与“充分信任”型的两种授权模式。他认为信任可以激发最强烈的动机,使人全力以赴,但需要时间与耐心。父母对孩子充分信任,可以激发孩子更大的潜能。“盈宝,妈妈相信你会每天坚持打卡上传作业。”孩子真的做到了,她自己会把每天完成的作业上传到钉钉班级圈里。
同时,我也授权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刚开始被子叠得不整齐、书桌整理得没有条理,每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我总会给她安慰与鼓励,“没关系,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你做得好呢,妈妈相信你下次会更有进步!”
在这种激励与信任之下,闺女当家的事情就更多了,书桌上的盆栽她来管理,洗手间面盆的卫生归她负责,弟弟吃饭前洗手的活儿她也承包了……
授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全力配合。
小鬼当家一定也会有偷懒耍滑、不讲规则的时候。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导,细化规则,明确奖惩。闺女想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我慢慢引导她用思维导图来做计划,明确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最有效率。计划制定好了督促孩子如何去执行更为重要。每晚睡觉之前,我会和孩子躺在床上数数一天的进步,及时评价,让孩子知道她一直被关注着,她的进步与不足,妈妈都看在眼里。每周定时汇总,计划执行地好可以和妈妈一起做甜点,执行地不好就会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另外,有关闺女当家的事我们都会全力配合。闺女通知我们晚上7点要开家庭会议,我们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准点端坐在沙发上听她“开会”。晚上,闺女在自己房间学习,我坐在她的床上看自己的书,爸爸和弟弟在客厅搭积木。电视不开,手机离手,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曾经在家庭教育平台上看到一位学友写过这样一段话:
著名的励志演说家托蒂·伯德曾说:“孩子有四个成长阶段:抱起我。抱紧我。放下我。对我放手。”也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我所理解的是作为父母的终极责任是要为孩子提供根和翅膀。“根”能让孩子知道家在哪里,“翅膀”能让孩子有一天学会独自飞翔。
是的,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独自飞翔的机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感谢这个特殊的假期,让我有机会慢下来,静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窗外,春天终于来了,万物复苏。一粒种子虽然微小,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萌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肆虐的病毒面前,爱与智慧更彰显力量。用爱去陪伴孩子,用智慧去引导孩子,让她眼里有勇气,心底有暖流。这何尝不是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一份家国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