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模古诗文阅读全解

  古诗文阅读理解(23分)
 
  (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①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红、白、紫三色。
 
  ②芍药:多年生草本wWW.sLkJ.OrG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
 
  ③妖无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④芙蕖: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越,其本蔷,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⑤净少情:淡雅,缺少情韵。
 
  ⑥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唐诗纪事》卷四十李正封《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⑦动京城:指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白居易在《牡丹芳》中有“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之叹。
 
  【翻译】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丽的花,当它盛开的时候,轰动了整个的京城。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此颂彼的反衬之法。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素有花中之王、百两金等尊贵的称号,春天开花,花大而绚丽,历来得到人们的钟爱。刘禹锡这首赞赏牡丹的七言绝句,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
 
  “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国色天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模试题】
 
  7.结尾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动”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3分)
 
  答:(3分)这里“动”是“轰动”,(1分)。极力渲染京城长安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赏花的热烈场面。(1分)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1分)
 
  8.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3分)用对比(或抑彼扬此)的表现手法,(1分)以芍药娆艳美丽却缺乏骨格、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以此表达对牡丹的喜爱之情。(2分)
 
  【训练延伸】
 
  1.本诗题为“赏牡丹”,为什么写“芍药无格”“芙蕖少情”?(2分)
 
  答: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1分)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1分)。
 
  2.品味“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的表达效果。(2分)
 
  答:“真”字加强语气,对牡丹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3分,答到“加强语气”或“高度评价”得1分;答到“时人对牡丹的观赏”或“牡丹具有的独特魅力”得1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7分)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
 
  梁王:梁惠王。觞:酒樽,这里指饮宴。范台:又称“繁台”,遗迹在今开封市。当时魏王强盛,魏惠王十四年,鲁、宋、卫、韩来朝。
 
  鲁君:鲁共公,即鲁恭侯。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敬意,离座起立,叫避席。择言:择善而言,即选择有意义的话。
 
  帝女:可能指尧、舜的女儿。仪狄:人名。晋张华《博物志》称系禹时人,善造酒。
 
  嗛(qiè):同“慊”,满足,舒服。
 
  易牙:即雍巫,字易牙,长于调味,甚得桓公亲幸,桓公死后,曾作乱。煎、熬、燔(fàn)、炙:几种烹饪方法。燔:烤肉。炙:熏烤。
 
  五味:甜、酸、苦、辣、咸五味。
 
  南之威:美女名,亦称“南威”。
 
  楚王:楚昭王。强台:亦作“荆台”,又叫“章华台”,楚灵王所造,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崩山:一作“崇山”、“猎山”。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
 
  陂(bēi)池:池塘。高台陂池:泛指园林建筑,游乐场所。
 
  主君:尊称国君。尊:同“樽”,酒器。
 
  白台、闾须:都是美女名。
 
  夹林、兰台:魏国园林建筑。
 
  相属(zhǔ):相连,指接连不断。
 
  【翻译】
 
  梁王魏婴在范台宴请诸侯。当大家喝得高兴时,梁王请鲁共公举杯祝酒.鲁共公站起来,离开座位,选择了一番有意义的话,说:“从前,帝尧的女儿叫仪狄酿酒,味道极好,奉送给禹,禹喝了觉得很甜美,于是疏远了仪狄,并戒了酒.说:‘后世必定有因为饮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半夜里感到饥饿,不舒服,易牙立刻烹煮烧烤,调和五味,进献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吃得饱饱的,直到第二天早晨还没睡醒。说:‘后世必定有贪图美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美女南威,三天都不上朝听政,于是将南威推开,疏远了她,说:‘后世必定有因为好女色而亡国的!’楚庄王登上高高的强台,眺望崩山,左面是大江,右面是大湖,俯视下面,徘徊留连,快乐得忘了死的危险。于是,他发誓不再登上强台。说:‘后世必定有爱好修建王室园林而亡国的!’现在,梁王你的酒杯里是仪狄的酒;你的饭菜是易牙所烹调;你左面的白台,右面的闾须,是南威般的美女;你前面有夹林,后面有兰台,是和强台一般的快乐。这四件事里只要有一样,就可以亡国。梁王你而今兼有这四样,难道可以不警惕吗?”梁王听了,连声称赞说好。
 
  【一模试题】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宴请
 
  (2)酒酣:尽兴地喝酒
 
  (3)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因为
 
  (4)梁王称善相属:好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梁王称善相属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B.足以亡其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C.主君之味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左江而右湖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答:齐桓公吃得饱饱的,直到第二天早晨还没醒。(关键点:“食”、“觉”)
 
  (2)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答:这四项只要有其中之一,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关键点:“亡”是使动用法)
 
  1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文中鲁君劝谏梁王的方式与下文中邹忌劝谏齐王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相同点:邹忌和鲁君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劝谏国君。(1分)不同点:甲文中邹忌现身说法,推己及人,以自己的家事来喻国事,巧妙地劝谏齐王;乙文中鲁君抓住宴会中的有利时机,运用典故,以禹与美酒、齐桓公与美味、晋文公与美女、楚王与美景的故事与梁王现在的做法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每点2分)
 
  【训练延伸】
 
  (1)下列词语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A_
 
  A.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觞:酒器
 
  B.鲁君兴,避席择言曰
 
  避席:离座起立
 
  C.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觉:醒
 
  D.梁王称善相属
 
  相属:相连,接连不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__B_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禹饮而甘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使使以闻大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A_
 
  A.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今者有小人之言
 
  B.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
 
  倚柱而笑
 
  D.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失其所与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①齐桓公吃得饱饱的,直到第二天早晨还没睡醒。
 
  ②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②后世必定有爱好修建王室园林而亡国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