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宁:清明节前缅先烈

  “又是一年春草绿,花开时节清明至”,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独自捧着花束,来到了长眠着28位陕北米脂籍的淳化县那家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那天下午,草长莺飞,天空湛蓝。田野里麦苗绿绿,田间农舍旁边的桃花、杏花竟相开放。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我步行着赶到胡家庙中心那家村西北角的那家烈士陵园,一路上的春日美景,自己无暇顾及,脑海中浮现出的尽是长眠在陵园内那些烈士的点点滴滴。
 
  步入到2016年8月,中共淳化县委、县政府投资修葺一新的烈士陵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尊上面镌刻着“那家烈士陵园”的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宋庆龄的题词。陵园内,松柏参天,肃穆庄严。看着那纪念碑上宋庆龄先生题写的“继承先烈忘我的革命精神,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题词,我的思绪早已穿越到七十多年前的那个载入淳化史册的历史事件中。
 
  1947年农历1月4日,我英勇的三五八旅二营战士向黄甫村一带集结,翌日攻打堡内的守敌,为民除害。由于主碉堡东、南临崖,为村民居住院落,北边较为开阔,西边地面平缓,有多条土埂,便于隐藏掩护。做出从西边进攻的方案后,部队开始进攻,但是楼内敌人机枪射击手,枪法好,致使我军伤亡惨重,进攻艰难。之后,调来迫击炮,将楼子内的机枪射击手炸死,才取得了黄甫炮楼的战役的胜利。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就这样,当年参加攻打黄甫炮楼而牺牲的28位不知姓名的陕北米脂籍战士,永远长眠在那家村的土地上。每年清明节,胡家庙近千名中小学生,戴着白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那家烈士墓地,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从思绪中走出来,我虔诚地来到一座镌刻着“无名烈士之墓”前,敬献花束,寄托哀思,慎终追远。在我遥寄哀思的时候,记忆的闸门又一次打开,如昨的往事,一下子萦绕在我的脑际。
 
  三十多年前的清明节那一天,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先烈遗志,缅怀先烈,胡家庙乡政府,组织中、小学生,在那家村举行立碑祭奠仪式。那天清晨,天灰蒙蒙的,吃过早饭,自己和恩师枣林村的张公秉勤先生,一道步履匆匆地赶到那家烈士陵园。“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我们俩个赶到后,那些抬着花圈,排列成几队的中小学生,早已等侯在那里。按照活动安排,学识渊博的张先生胸前佩带着白花,宣读着前几天早已撰写祭奠英烈的祭文。听着他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祭文内容,走出中学校门不久的我,深深的被那些舍生取义的先烈们的壮举感动了,不由自主地鞠了一躬又一躬。从恩师的字里行间,我真真切切地了解黄甫炮楼与那家烈士陵园的前世今生。尽管岁月流失,可先生当年站在话筒前,声情并茂地宣读祭文的那张彩色照片,至今仍旧珍藏在他家的那个黑色镜框里。先生的一笑一颦永远活在子女们的心中。
 
  太阳渐渐从西边天际滑落下去,瞻仰毕烈士墓茔,走出陵园,在返回的时候,我寻思着,如果还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再一次,去到陵园,拜谒烈士、缅怀先烈,以真情向人们讲好那家烈士陵园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