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高盾盾
 
  今晨坐于高考监考考场,看着时间在每位考生的笔尖悄悄划过,我不禁在想,时间都流向了哪里?我不能说,不能写,更不能来回走动,那我该做些什么以不负美好时光呢?思来想去,似乎只有思考,因为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思考,使人有尊严;思考还能使人获得幸福。只要我们还在思考,我们作为人的标志就不会消失,我们的尊严就不会被丢弃,通向幸福的大门就仍然向我们敞开着!
 
  1.青睐戏剧
 
  时间更青睐谁呢?不知不觉,我看到了戏剧的影子。
 
  时间流向了《窦娥冤》。“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窦娥究竟有何冤情,能够名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呢?时间流逝在窦天章赴京赶考、典卖女儿的路上;时间颠倒了赛卢医的医者仁心,扶起了医者杀心;时间在蔡婆婆引狼入室的征途中哭泣不止;时间在张驴儿的泼皮无赖、狡诈陷害中变得昏暗;时间在楚州太守梼杌“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中哀鸿遍野;时间在窦娥温顺善良、反抗天地的呐喊中震动不平,惹得天地也为之哭泣,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的冤情誓言;时间在黑白不分,民不聊生的煎熬中隐忍度日,终有一天在光明的照耀下赶走恶人横行、官吏昏庸、法制黑暗从而获得新生。
 
  时间偷偷来到了三十年前的雷雨之夜,这是曹禺作品“三一律”的集中体现。时间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慈父不像慈父,丈夫不像丈夫,以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所爱之人的周朴园;“雷雨式”的繁漪;像浮萍一般四处飘荡的周萍;好似凤凰,轰轰烈烈的燃烧,终究还是幻灭的四凤;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缺乏韧性的周冲;粗犷直爽、永不妥协,对资产阶级有着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之恨的鲁大海;犹如贾平凹笔下顽强的小桃树,不屈不挠地走过人生低谷的鲁侍萍;自私猥琐的鲁贵。在八个人物背后,似乎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命运,命运最终导向雷雨之夜的毁灭,不管有罪无罪,不管强大弱小。在《雷雨》的命运悲剧中,不仅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也表达了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反抗,这是时间给予我们对悲剧的思索。
 
  时间跨越国度,聆听《哈姆莱特》的心声。这里有阴险狡诈的克劳狄斯,有谨小慎微的奥斯里克,有背信弃义的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有单纯善良的奥菲莉娅,有坦诚率真的雷欧提斯,更有忧郁延宕的哈姆莱特。时间见证了“比剑”和“毒计”的明暗交织,时间让莎士比亚戏剧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那是饱尝世态炎凉的李尔王,嫉妒与轻信的奥赛罗,野心与贪婪的麦克白,一个个性格悲剧造就英雄人物的悲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转瞬间,我看到时光在指尖悄悄掠过,青睐于中外戏剧,带领我们饱尝戏剧精髓。
 
  2.品味宋词
 
  悠悠二十载,从未觉得宋词有多美,但通过第一次细心品读,才发现它与众不同,温婉细腻中兼有热情奔放,对孤寂、苍白的心灵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洗涤。
 
  一首《鹤冲天》赢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也便有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流传。
 
  在柳永笔下,时间慨叹杭州的高度繁华,时间流连于百姓安居乐业、和平富庶的美好生活中,时间潜藏在“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神秘空灵中,时间传达柳永对好友孙何的美好希冀。时间让玄宗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时间也让柳永在蝉声凄厉、骤雨初歇之时,难以离别。多想再停留一刻,可“兰舟催发”,留下的只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多么得悲痛欲绝!想象别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南宋•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见离别是多么得令人难以承受!怕是今宵酒醒,只有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这是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的万古愁情。这一去,即便是有良辰美景,于我而言形同虚设。即便是有万种情思,我又同谁去诉说呢?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里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这无疑是对苏东坡最为精妙的概括。
 
  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聆听作者怀古以伤己的心声,抒发壮志难酬、时运不济之情。人生如梦,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不如借酒把这一切都托付给如画的江月吧,该是多么美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感伤奋发有我,旷达洒脱更是我心之所求。
 
  同样是被贬黄州,一首《定风波》却唱响作者的人生态度。面对强劲的风雨,作者无所畏惧,气定神闲,大步向前。词人一语双关,不仅写自然之风雨,也写政治之风雨、人生之风雨。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虽经历风雨,却无喜无悲。因为他知道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的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一生主张收复失地,但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正值人生壮年,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不会因闻家乡美味而想要弃官归隐;我也不会只顾谋求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可惜年华如水一样流去,树木尚且长粗长大!我却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效力,时光虚度呀!不禁流下悲伤的泪水、失望的泪水、不满的泪水、痛心的泪水!
 
  迟暮之年,登上北固楼怀古伤今。大好江山依旧在,但却无处寻得孙权、寄奴那样的英雄。英雄业绩都随历史的风雨而流逝了。留下的只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片神鸦社鼓”。尚且还有来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我却是无人问津。我反对苟安的愤懑之情何以抒发?我强烈的爱国之心如何体现?我老当益壮的战斗之志如何实现?此时的我,俨然是一个饱含深沉爱国之情的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怕是只有这一句一典才能写尽我心中苍劲、悲凉的呐喊!
 
  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的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是其人生的转折点。以“靖康之乱”为界,其词也呈现两种主题。前期的词作多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后期的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留守家中。词作以薄雾、浓云营造沉重、压抑的氛围,又以瑞脑销金兽凸显作者的百无聊赖。同时又以重阳佳节乐景衬哀情,写尽内心孤寂悲凉,在这无尽的思念中,人比黄花更加消瘦,这是一种凄苦绝伦之美。
 
  《声声慢》写于后期。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家乡、丈夫病逝的痛苦,而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她心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落寞。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室内别无他物,室外万木萧条;这种环境令人痛彻心扉,难以承受。愁情太重,即使浓浓的烈酒也压制不住愁情。看到熟悉的大雁、满地的黄花,早已物是人非,又有什么可留恋的?看到那哀伤的细雨,点点滴滴洒落在凄苦的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状况,一个“愁”字又怎能说尽?这一反问将作者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丢失心爱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3.叩问心灵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奉行“闭关主义”政策,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到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我们似乎忘记了“礼尚往来”的仪节,只知送去,却没有人说道:拿来!
 
  鲁迅先生认为:不管任何时候,我们在送去的同时也应该“吝啬”一点,还得“拿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应该杜绝的是逃避主义的孱头、虚无主义的昏蛋、投降主义的废物这三种错误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先占有后挑选。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是完全吸收;对待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应是批判性地吸收;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应是留一点做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该清除;对于纯粹的糟粕应该坚决摒弃。只有这样,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拿来者必须是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人,否则,人不能成为新人,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表明这些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本文就当时存在的对待文学艺术的错误观念和思潮提出批评并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说理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旨在引导国民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爱是什么?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爱是尊重,是理解,是接纳,是包容,是真诚,是信任。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是“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在其所著的《爱的艺术》指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若想使爱恒久,就必须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爱是对所爱之人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爱是白天黑夜的想念,是东西南北的奔波。但这些都以尊重为前提,不能把关心与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人对生命的逝去无比珍惜和怀念,而有人对生命的逝去却视如草芥。跳楼事件,“我爸是李刚”,“操场埋尸”案件,高空坠物伤人案件,丈夫为私吞家产将怀孕3个月的妻子推下34米悬崖……穿越古今,我们见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聆听他对生命的态度。
 
  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生命无限的价值。即使昙花一现,也要在美的瞬间让人欣赏,这是九死不悔的屈原,是发愤著书的司马迁,是临危受命的烛之武,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是威震天下的张温,是热血滚烫的刘和珍,是重还是轻的米兰•昆德拉……面对生活,面对生命,如果我们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如果我们心灵无雨,人生自然是阳光明媚;如果我们心怀理想,不论大小,不论燕雀或鸿鹄,都可以在点滴小事中获得快乐,都可以让平凡的生活趣味无穷。是明星,是作家,是医生,是环卫工人,是抗震救灾的战士,是普通的农民伯伯,是商场售货员,是马路上的小朋友……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只要我们勇于前行,相信我们会是时间的厚爱者!
 
  人犹如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不过的东西。在空间上,浩瀚的宇宙囊括并吞没了渺小的人类。然而,纵使强大的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只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进而在精神上可以囊括宇宙,因而人在宇宙中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若没有思想,那就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的不通世故,“于国于家无望”的逆臣贼子,犹如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
 
  4.仰慕高义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远离世俗喧嚣,抛弃功名利禄,心灵归于淡泊宁静,呷一口茶,去领略司马迁以其豁达的胸襟、炽热的情感塑造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去咀嚼班固娓娓而谈便将心理纤毫展示的悠远韵味;去品味范晔狂狷不羁,秉笔直书的正义情怀……沉浸其中,不必跋山涉水,在你寂然凝虑中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对语先哲。
 
  那是太史公的声声热情赞扬,“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那是足智多谋,勇敢无畏,蔑视强权、置生死与度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
 
  那是善于谋略的廉颇,那是周全细心的廉颇,那是粗野中真诚坦率的廉颇,那是知错就改而又豪气可爱的廉颇,那是视同生死的朋友,那是忠于国家的高尚。
 
  那是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民族气节;那是屈节辱命的铮铮铁骨;那是威逼利诱的决不屈服;那是北海牧羊的贫贱不移;那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岿然不动;那是历尽艰难、发白归汉的赞歌,那是19年守节不移的苏武。
 
  那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的淡然;那是“举孝廉不行,连避公府不就,累召不应”的不慕名利;那是作《二京赋》讽谏王侯的忧国忧民;那是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的善机巧;那是著《灵宪》《算罔论》的善术学;那是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的河间相;那是品德高尚,科学成就显著,政绩卓越的张衡。
 
  时间都去哪儿了?那是对戏剧瑰宝的青睐,那是倾心于精美绝伦的宋词;那是对心灵的声声叩问;那是追寻不可企及的高义……但我想,纵使时光流逝,时间依然在你我的心里,在你我的脚下,在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期盼中,在我们对每一份希望的珍视中,在我们对点滴生活的铭记中……
 
  2019.06.07晚记
 
  作者简介:
 
  高盾盾,女,延安人,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教师。爱阅读爱生活,坚持以我手写我心,曾有《“小桃树”忆奶奶》《班主任“求学之路”》《怀揣梦想,砥砺前行》《分析<雷雨>节选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等文章发表于、语文在线初中版/高中版、教师报、语文课内外杂志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