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尝试一下“读、说、背”

  4月24日
 
  最近听低年级的语文课较多。老师们的课讲的都很好,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清晰、重难点知识把握到位、关键词句品析讲解精彩。但是,总觉得老师们讲得很累,还不知道屏幕那边的他们学习效果如何。看到这种情形,我倒很是怀念多年前带过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教材低年级的读说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6、7岁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就那么十来二十多分钟,而在该教材中,凡是涉及到课文教学的,均是以“读、说、背”的形式呈现,教学方法很简单,老师在“读、说、背”三个字上下功夫,学生就是做好这“读、说、背”三字真言。我记得,这个教材没有使用后很多年,我在带低年级语文课时,仍然沿用这个“读、说、背”。今天突然想起,是觉得现在这样隔着屏幕给学生上课,与其这样唾沫星直飞的讲得满头大汗,是不是可以在部分课文教学时尝试一下这个“读、说、背”?或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当然,我这只是建议尝试一下,不一定准确)
 
  此处说的读,就是把课文读熟练;说,就是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下来,能说多少是多少;背,就是在会读、会说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背下来。具体如何实施?我以我原来用这个教材时的课堂实践为例来谈一谈。
 
  一、强调“读”,为“说”保证质量
 
  读是说的基础,为了保证说的质量,提高说的能力,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才能理解课文内容,理出内容条理。“说”时才能显得流畅清楚,有感情。
 
  二、落实“读”,为“说”奠定基础
 
  “读”是说的前提,说的好坏,关键在于“读”的训练落实的如何。低年级学生受语言、思维、感知水平的局限,对语言的感受力较差,读起来平铺直叙,缺少语调的变化,没有相应的感情色彩,不利于理解文意,更不利于“说”的训练,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为“说”储存内容,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落实“读”的训练。
 
  如:学生自读,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汉字,对遇到没学过的字,看字上边的音节,逐渐改掉学生在读课文时只读音节,不看汉字的习惯,直到读熟练为止,从而为正确朗读课文铺平道路。
 
  教师的范读,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老师再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范读两遍,让学生听老师读书的语气、声调、看老师读书时的表情,帮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情感,学习读法,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同时,为学生读提供了模仿的对象。
 
  模仿读,在学生听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和声调读,并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声调,使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尽在“读”中体现出来,为以后的“说”作了感情的铺垫。
 
  分自然段评读,在学生读某一自然段之后,让大家评议,看看这些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为什么,这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明确自然段的概念,对文章线索有个更明确的认识,对训练学生言之有序地说打下基础。
 
  其实,读的训练形式很多,总之,多种形式的训练“读”,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想象,读出感受,从而为“说”奠定感情基础和语言基础。
 
  三、在读的基础上训练说
 
  “说”是读的延续,发展,更是“读”的目的所在。此处的“说”是指要尽可能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话,这里的“说”是“读”的深化,要有的放矢,不能放任自流。要达到“说”的目的,在学生明确了说的要求之后,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从而把“说”的训练落到实处,那么,具体“说”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抓住内容联系说
 
  低年级课文有许多课文是孩子们喜爱的故事性课文,这类课文都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录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记得当初执教《狮子与公牛》,其内容联系是:狮子第一次斗公牛一公牛紧紧团结在一起一狮子想办法拆散公牛一公牛(争吵)上当一狮子(吃掉公牛)高兴了。指导学生说时,想着狮子与公牛前后两次不同的态度和两者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说起来就不会单凭死记硬背,减小了“说”的难度,增强了“说”的生动性。
 
  (二)抓住重点词句说
 
  低年级学生在“说”时易出现顺序颠倒,叙述不清的现象,因此,在训练学生“说”时如果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帮助他们理出文章的条理,并且由老师板书出这些重点词句,那么,学生的“说”就会显得有条不紊,层次清楚,这样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说”的语气、声调、感情。
 
  (三)对照图画想象说
 
  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课文中都有图画,把图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说”的训练的依傍。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很好地观察图画,然后图文结合,看看文中是怎样进行语言描绘的,最后把文中的语言描绘在脑海中,形成二幅幅画面,这样,说便会显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如:《红狐狸教算术》一课,可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想:红狐狸出了一道什么算术题?小鹿、小猴、小兔它们得出的答案一样吗?可能会有哪几种答案?学生在认真观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认真读得文,看看谏文是怎样描写的,在学生完全被课文中的语气描写吸引的情况下,老师随机启发学生想:假如你是小鹿,你的答案是怎样得来的?假如你是小猴,你的答案是怎样得来的?假如……这样,学生再看着图中情景,想着头脑中的画面,借助课文语言,边想边说,不仅说出了文章内容而且也达到了训练学生用自己语气说书上的话这个目的。
 
  (四)表情、动作示范说
 
  同样,低年级大部分课文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学生很爱学,教这类课文,要想让“说”达到目的,在阅读之后,教师如果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动作,伴以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一遍,特别注重“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话尔后让学生模仿老师“说”,这样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说得准确、生动,具体、完整。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能把课文不仅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而且能配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讲给父母听(即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话),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这些7、8岁的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演能力、语言积累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培养,不正是在为他们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