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是有脾气的
文/筱昀
我最拿手的厨艺,是做拉面。
做拉面我是有童子功的。从小站在低矮逼仄的厨房里,靠在年轻的妈妈身边,看她利索地舀好面粉倒入瓷盆,左手持一碗水,右手拿筷子,边抖动手腕,在面粉里断断续续地倒水,边正时针方向快速搅动筷子,已经是童年不变的记忆。看吧,原来各自为政的面粉在水的说服下,渐渐靠拢,变成了絮状、团状、块状。筷子的搅动越来越慢,面块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最后,魔法一般,妈妈用筷子一挑,一大团和谐完整的面块就安安生生地卧在了瓷盆里。
我那时候并没想过当学徒的,只是新奇,一碗白光光的拉面,妈妈是怎么把它变戏法般做成的。所以,看妈妈做饭,很带劲。接下来,该揉面了。妈妈卷起衣袖,左手按住瓷盆边沿,右手开始在面块上用力揉搓,不断地揉搓。间隙,为了不让面块粘手,还不时撒上一点点干面粉。
软和的面团,会在手的威力下,收了桀骜,露出乖顺,越来越光滑,越来越有韧性,很快成型;但硬的面块是有脾气的,无论手如何用力,也不能让它听话起来,乖顺起来。
这时候,“柔能克刚”的道理开始被实践检验了。妈妈舀半碗水放在案板上,揉几下面,就把右手指在水里蘸一蘸,湿手继续揉,或者,干脆用右手把碗里的水撩起少许,淋在那不听话的面块上,然后踮起脚尖,把全身的力气用在了右臂甚至右手掌上,大力发狠地揉啊揉啊……
那有脾气的面很不配合,扭着身子较劲,结果,一大块原本完好的面,硬生生被握成拳头的手指关节挤压成了几缕滑溜溜的粗面条。妈妈毫不客气,利索地把它们抓到一起,继续揉。陆续加入的水,也悄悄发力,把那坏脾气的面条,默默地往一起拉。不知不觉间,那有脾气的面,终于还是投了降,忸怩过后,也紧密团结在一起,变成了一大块光滑无比、韧性十足的大面团。
妈妈一只手把面块拎起来,放到撒了一层面粉的案板上,双手再轻轻地把面团揉一下,让它更光滑。随后,拿起瓷盆往面团上一扣,让面“醒”一会儿,就顾自炒菜去了。
我也暗暗松一口气,拉面的前身算是修炼到位了。一会儿,妈妈还要大显身手,才能让拉面最终修成正果。我也歇一会儿再来观看吧!
(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