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过年
    文/张旭
 
    年越来越近了,有关年的记忆也越发清晰,犹记得儿时最不愿做的两件事:就是燃放鞭炮;给“神灵”上供。这其中是有内容和原因的。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染上了年的旧习俗,那时过年要比现在繁琐。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做豆腐,蒸豆包,杀年猪,扫房子。一直忙到除夕夜。而大年初一太阳出来之前,家家都已吃完饭。年轻人开始挨家挨户拜年,老人们准备接受晚辈磕头请安。而家里摆的供桌,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要摆到正月十五月儿圆,期间的香火和供品不能断。
    燃放爆竹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我还小,只觉得很热闹,却不知是怎么回事,就跑去问奶奶:“为什么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放?"奶奶把久远的传说讲给我:在除夕夜大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做“年”的凶兽,因为“年”怕的,就是放爆竹的声音。那时还没发明火药,人们就把青竹子放在火上烤,热气冲破竹节,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就把“年”给吓跑了。
    于是,从那时开始,我就特别反对人们放鞭炮,尤其在除夕夜。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看见过这个叫做“年”的东西长什么样。虽然大人说年很可怕,专门吃人和动物的脑髓。我虽然也很害怕它(但小孩子就是这样,越是怕的东西,就越是想要见识一下),但我还是很想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子。然而我一直没有看到过,于是我便怨恨大家放鞭炮,把“年”给吓跑了,让我始终不得一见。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早已知道“年”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世间根本就没有这个凶兽。然而由于小时候的思维定势,我至今还是不喜欢放鞭炮。
    那时候,奶奶和我大伯母非常迷信。我们家后场院东北角,有一小间外观很漂亮的“狐仙堂”,古色古香的,很有古代寺庙的建筑风格,里面供奉着许多仙家牌位。也不知道是哪个时代建的。每到初一、十五,大伯母都要去给仙家们烧香上供,更不要说过年过节了!每到除夕下午吃过晚饭之后,先是奶奶和大伯母二位老人家“教育”我们这些小孩子:今天是除夕,太阳落山之后,姜子牙封的诸神都要莅临人间。他们会隐藏在各个角落,一是看一看人间过年的快乐景象,二是隐藏在暗处,帮助人们防备“年”来伤害我们。所以这一晚上,什么都不要摸,哪里都不要看,以免触犯了神灵!吓得我们这些孩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可是“狐仙堂”的香火是不能断的。而按照习俗,大人们这一晚是不能去“狐仙堂”烧香上供的,只能让我们这些未成年人去,以彰显信佛的人家有人传承。哥哥们平时胆子就小,这一晚就更不敢去了!于是这项工作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大伯母鼓动“如簧之舌”,连哄带劝,叫我去“狐仙堂”给仙灵们上香。先是“动之以情”,说这是在为老人们分忧,后是“晓之以理”,说这是孝敬仙灵,必有好报,再是“诱之以利”说回来后会给我许多好的,别人谁也别想得到。于是在大伯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从我家屋门到大门口,大约六十米左右,走出大门,要从东墙外的胡同走过去大约一百五六十米,才能到达“狐仙堂”的位置。而胡同两边全是高大的柳树林。天又黑又冷,心里又充满了恐惧,生怕一不小心触犯了神灵。所以我只能战战兢兢地一步步走过去,上香后再战战兢兢地一步步走回来。等走进大门后,才敢像离弦之箭一样跑进屋里!这还没完,还要支支吾吾地回答奶奶和大伯母提出的,诸如“香火烧得旺不旺”、“供果有没有动过”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我当时都快被吓死了,哪还有闲心去注意这些呢?但不回答是不行的,所以只能瞎编一些她们爱听的了!
    六十年弹指挥间,有关“狐仙堂”以及“年"的传说,渐行渐远。但儿时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每每想起,感慨万千!
    2020,1,16
    张旭,1953年生,辽宁阜新人,教师。热爱文学,喜欢写作。想用一枝秃笔记录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聊以自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