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碑林观后感
育才小学西区校六(4)班汤芊霈
白云游走,秋风温柔,就在这样一个美好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路上伴着欢声笑语,迎着灿烂阳光,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焦山公园。
这里古木参天,绿树成阴,时常有小鸟站立在枝头,俯瞰着大地。地面的青石板砖满是斑驳,其间仿佛能看到岁月的流淌。抬起头,天空湛蓝辽阔,又似乎几百年来从未变过。再继续往山上爬,便隐约可见“碑林”两个烫金大字。里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里,人影绰绰;而在竹林外石板路的两旁,则是一块块散发着清冷气质的碑铭。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镌刻,更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这里有小篆,神秘却又不失美观,如同一幅幅灵动的画;也有庄重淡雅,略显书生之气的隶书;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碑铭,每一个都在诉说着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惊叹的,是赵孟頫的《前赤壁赋》。他的字笔情恣意,气象万千,雄浑之中独具一格。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一笔之下,观之若脱缰野马,腾空而来又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空旷。
接着,我又在嵌满了碑铭的过道穿梭、浏览,最后通往了本次参观的重头戏——《瘗鹤铭》。经过我的仔细观察,竟发现它的字体结构集中体现了许多字体的优点:它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擎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不愧享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盛誉。苏东坡曾评价:“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王世贞也曾感叹道:“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
是啊,我久立于《瘗鹤铭》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如今,斯人已去,却剩他们在世间所留下的书法作品。可这一个个诉说着悲欢离合的书法作品,又为何能逃过历史无情的变迁,久存世间,供世人所瞻仰?我稍一思索,心中便有了答案。没错,它不仅局限于一块小小的碑中,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一种永存于人们心间的精神!它的能量庞大而未知,当然能凌驾于时间之上。
正午的阳光很是耀眼,我五指遮住阳光,双眸微眯,中国书法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璀璨。
指导老师:蒋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