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这里是华夏

  这里是中国,这里是华夏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沈玲玲
 
  “中国,地大物博。”磅礴秀丽的地理山河孕育了中华文化,优秀的祖先决定了历史的文明,而这一切都在《这里是中国》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描绘。书中,文明的历史跨越了时空,展示了不为人知的中国在不同的空间讲述格局的形成,用充满张力的文字叙事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感受每一寸土地的气质和温度。
 
  我曾一遍遍地搜寻着祖国广袤山河的踪影——为什么西北干旱,江南却烟雨迷离?为什么阿里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强大的象雄王国和古格王朝为什么会消失了?为什么四川盆地美景众多,最负盛名的九寨沟,亚丁四姑娘山全都汇聚于此?书中通过地图和故事双重解释,给了我许多的收获和感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
 
  地大物博的山河,神秘壮丽的美景
 
  书中有很多地方不断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阔,还体会到了民族历史与国家地理的紧密联系。例如台特玛湖。在成为死亡之地之前,它是疆域最大的湖泊群,吸引来了无数靠水而居的人们。美丽的小河公主便常年于此,这里更是盗墓小说最喜欢的神秘地带,楼兰古城坚决亡国,便消失于此。在高山、沙漠、草原、河流、湖泊、绿洲都集聚一起的新疆,有一个恰似天堂的地方,那就是伊犁。那里水草肥美,果树丰富,美丽的人体草原让人神往。河谷、坡地、草原高低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明暗交替,如俯卧的裸体背部,婀娜多姿分外妖娆。
 
  璀璨闪耀的历史,绵延不绝的文明
 
  关于历史的变迁,《这里是中国》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知识和中华文明的形成原因。历史的由来,朝代的变迁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民族和风俗习惯的形成,没有一个不是跟地理结构有关。例如,提到色彩的发源,不得不说到西安。用“鲜衣怒马”这个词来形容西安最贴切不过。在秦王朝,老祖宗们就已经用明艳的色彩来装扮自己了,紫色的长袍,红色的铠甲,局部用蓝色、粉色、白色、黑色来进行点缀。想想这一番色彩的盛宴,不得不感叹秦王朝的强大与辉煌。
 
  构建美丽中国,传承华夏文明
 
  《这里是中国》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了国家地理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将中国的人文地理之美带向世界。“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位华夏子民都能切身体会到祖国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不断构建更为现代和先进的中国形象。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里是中国》展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等理念,构建了新时代还原自然的“美丽中国”。
 
  阅读完《这里是中国》,我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提升了我的多元职业思维。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所传授的知识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留存的文化记忆,是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教育事业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事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阅读完《这里是中国》,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国家地理与文化的深层联系,并将这些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以致用为中国文化传承和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