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诗心臻纯
黄丹阳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当复旦才女武亦姝脱口而出《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名句,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便算是落下了帷幕。比赛虽已结束,因它而起的热议却仍在继续。
不少人称自己被打动了诗心,但也有人质疑这不过是死记硬背,于继承传统文化无益。可是我想说,真正有一颗诗心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死记硬背,只会更加渴望去触碰传统文化。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如是说。现在的我们,忙碌于工作、人际交往,留给自己磨练诗心的时间少的可怜,却还尤不自知。如果生活只剩眼前的苟且,是多么无趣!而《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给我们一个静下心来去体验诗意的机会。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没有读诗了?精神的空虚远比物质不充足来得难受。
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财富。上溯先秦时期的“风骚”,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历经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变革,几千年的沧桑只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美丽。“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我们是最爱诗的。”确实,除了中华诗词,再没有这么悠久而体系完善的文化体系,对于这样的诗词,我们怎能不爱?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颗诗心,只是埋藏得或深或浅,被引发的契机也或早或迟罢了。
诚然,某些佶屈聱牙的篇章确实有让人死记硬背之嫌,但是难道要因此否认整个中华诗词的益处吗?诗词,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寻回了自己的诗心,就能更加贴近其他的文化部分,我相信它们是相通的。由诗及文,由文及史,再到服饰,建筑,我们都可以慢慢地了解,而诗词大会正是为我们起了一个头。
再说了,对于那些喜欢诗词的人来说,又怎么会觉得自己是在死记硬背?正因为热爱,才任由自己在诗词构筑的世界里遨游,只觉得心灵得到莫大的满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之处,仅仅靠背几句诗就想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无异于痴人说梦,倒不如先让自己养就一颗诗心,再去慢慢领会文化的美。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最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华诗词曾在人们的淡忘下走过许多个春秋,如今它借着《中华诗词大会》重新走到人们面前,拂去一身皑皑雪,我们何必再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质疑?
只愿我们的诗心在岁月中日渐臻纯,让文化浸润心灵,再用那一颗诗心去反哺文化。
【评点】
这是一篇具有浓郁诗意和文化底蕴的考场佳作。文章引用诗句开篇,文采夺目;借用诗句说理,底蕴深厚;巧用诗句结尾,发微自然。本文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凸显考生的文学才华和文化素养。用精准的诗词名句串联起全文,从而短时间内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文章产生好感,是赢取考场作文高分的不二法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