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辆小三轮,一个手推车,一个个忙碌的小贩,一边吆喝,一边观望,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城管。每到文明城市测评的节点,他们都从大街小巷中消失,似乎一夜之间,城市少了喧嚣,少了杂乱;变得整洁美观。只是,也少了触手可及的美食,少了伴随着我们的吆喝和烟火。
而这些,都即将发生改变。中央文明办对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政策放开,中央文明办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而放开政策,小贩和城管们,再也不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
设想,又到了文明城市测评的时节,文明办、小贩、城管,请你任取其一,为其代言,说说文明测评政策改变的初衷,或者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择一个身份,写作成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珍惜烟火气,共创文明风
1703班李思静
指导教师:李兰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身处在百年难遇的大变局中,疫情突袭,决胜小康……众多变数与转机汇聚于这一时间节点。《周易》中曾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央文明办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我们希望通过改善测评指标,让文明标准更有人性,更有温度,更具实效,迎来文明水位更上一层的新节点。
在往年文明城市测评到来之时,我们经常遭遇“猫和老鼠”的无奈角逐。我们明知小三轮、手推车始终存在于各个城市,却又只能对测评前一夜之间全部消失这一现象视若无睹,难以进行揭露和批评。许多城市无奈受制于测评标准的规定,下足了“表面功夫”去制造一些假象。之前的这种无效监管与测评,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功利虚伪的社会风气,与我们进行测评的初衷背道而驰,使“文明城市”的头衔轻浮而浅薄。经多次考量商讨,文明办决定作出改变,去谋求更真实、更合理的文明之风。
欲使民行,需将政策做细落实,深挖人民所需,合理调整规范。当城管的管理矛盾丛生,小贩的生活担惊受怕,我们便要从诸多不和谐现象中反思政策的不足。文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制定标尺才能精准地测出文明的水位?仅仅是要求整齐整洁美观、安静清新吗?反过来说,马路美食、流动商贩、吆喝和烟火气,难道就是不文明现象吗?细细反思,我们认为文明不应只限于一种外在的规范化,条理化,还更应着重去感受社会中人文关怀的温度、人性道德的润泽、群体行为的自觉和社会秩序的规范,我们不应为追求外在的文明现象,而扼杀多样的社会形态和底层百姓的生存途径。
对文明的重新定位,对“新文明精神”的追求,是我们做出改变政策的原因之一。
而引发我们对文明含义思考的,正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疫情期间,中央政府宁可经济受创,也要暂停一切社交往来,以保障所有人民的生命安全。接近几个月的居家隔离,空旷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死寂的氛围,中小企业大中小企业难以运转,大量破产,更不用说流动商贩无处经营,生活来源断绝。一个个受伤的城市,即使在春光来临之时也难以迅速恢复。疫情结束后,我们不仅要帮助受伤的城市重焕生机,更要让受创的百姓重新站起,只有人民远离生存困境,文明才得以长存发扬;只有人民安居乐业,文明之风才更有和气、更加温软。于是,便有了如今的政策调整。
于空寂中我们怀念那声声吆喝和烟火气,我们才发现烟火气是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流动之血气。对现实状况的考量应变,也是我们调整政策的初衷。
无论政策怎样调整,我们都是为了让文明的水位越涨越高,引导社会风俗朝着真善美发展。
我们决定放开政策,是为了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缓和流动商贩在生存困境的压迫下对公共管理的对抗心理,让商贩与城管能够更好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携手同心、相互磨合,共建整齐大方、烟火长存、温暖幸福的文明城市。
我们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初衷,于反思中调整。
只愿珍惜烟火气,共创文明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