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辆小三轮,一个手推车,一个个忙碌的小贩,一边吆喝,一边观望,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城管。每到文明城市测评的节点,他们都从大街小巷中消失,似乎一夜之间,城市少了喧嚣,少了杂乱;变得整洁美观。只是,也少了触手可及的美食,少了伴随着我们的吆喝和烟火。
而这些,都即将发生改变。中央文明办对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政策放开,中央文明办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而放开政策,小贩和城管们,再也不用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触?
设想,又到了文明城市测评的时节,文明办、小贩、城管,请你任取其一,为其代言,说说文明测评政策改变的初衷,或者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择一个身份,写作成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考场佳作欣赏
留将一面与梅花
1721班刘雨妍
指导教师:胡岭
作为一名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城管,在听到中央文明办不再将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时,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欢呼雀跃:我们终于不用处于文明办与小商间的“两难”境地了,我们的民生建设又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了!
何以见得?
首先,“文明城市减负”是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需求的。如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处在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明者因时而制,制者因时而变”,中央文明办这一政策可谓是“看似平常却奇崛”。助推“地摊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进而增强了经济活力,称得上是水到渠成。
其次,“文明城市减负”能够推动“底层人民增富”。就如同我们城管在以往的工作中看到的那样,上级态度坚决,誓将流动摊贩一刀切;小贩叫苦不迭,直言文明生活两难全。有时看到筚路蓝缕、生活艰辛的底层百姓辛苦地“讨生活”,我和同事们真的不太忍心将他们赶走,会有些“里外不是人”的意味。看似平静的水面像是庞大的冰山,看似杂乱摊位背后是一个个贫苦的家庭,“一刀切”的做法直接简便,却反映出群众观点与群众意识的缺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摊贩经济这个城市底层经济圈又复苏了,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愈加充满生机。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家庭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故曰:民生才是最大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文明城市减负”可以为“民生增福”。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曾在《人间草木》中描写市集上小摊小贩聚集的热闹景象。看大街小巷,三摊两贩,香味氤氲,人间可亲。巡查工作时的一幕幕,我看到的不是喧嚣杂乱,而是平凡人生的烟火气息。
想要增加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只是要从宏观上高瞻远瞩,更应该从小处着力,在规范的引领下,栽培出更具生活况味的城市景观。你能说这样的城市不文明、不幸福吗?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以“文明城市减负”为水,在流水潺潺中促使“底层人民增富”“民生增福”,全面小康可计日以待矣。
我和同事们今日的巡查工作将要结束了。看着远处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小商云集,我知道这个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听说古人在郊外饮酒作赋时,通常要留出最好的座位给梅花,我想摊贩经济之于文明城市建设,也不过是“留将一面与梅花”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