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议论文:金钱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国人的财富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普遍企盼“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升官发财”“发财致富”,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已经交织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幻象和新的神话。
 
  在中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人把奢侈和浪费视为荣耀,信奉唯利是图、金钱万能,也存在个别异化的、病态的、扭曲的财富观。如何让学生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财富观是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人生大课题之一。
 
  因此,前些日子直播课给学生讲了儒家的财富观,课后布置他们自行搜集研读儒家财富观的相关语录,并拓展阅读《李尔王》《变形记》《高老头》《威尼斯商人》等作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对金钱与人性的思考。
 
 
  金钱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1810班易琢然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在孔子看来,金钱和地位虽然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是不会去享受的。的确,在金钱与道义之间,道义必须更为重要。
 
  最近应老师要求,又读了几本外国小说,我想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心得,就是“金钱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变形记》和《高老头》中,无论是萨姆沙还是高老头,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成为了当时人们唯利是图,对金钱无以复加的崇尚以及对人性不屑一顾的牺牲品。在这么一种社会环境下,人成为了金钱的附属品。高老头在资产丰厚的时候,女儿女婿都很尊敬他,对他极端的奉承体贴,而一旦被榨干吃尽,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了的时候,他们就不肯承认这个父亲,将他像垃圾一样扫地出门。而萨姆沙虽然没有高老头这般富有,但当他还能以自己常年奔波在外所获得的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然而当有一天他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的时候,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像他们这样在拥有财富时为亲人所必需,一旦失去了财富,立马遭到唾弃的现象,是资本本位社会的缩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这么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在对金钱无以复加的崇尚下,人不再具有人性,情义无价成了江湖传说。
 
  而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则不同,他把财富看作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为了友情,甘愿冒生命危险向夏洛克立契借债。夏洛克却与他截然相反,把聚敛财富作为唯一的人生目的。他趁此机会向“借钱给人不取利钱”的安东尼奥展开了报复,在经过了金钱与人性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较量后,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贪得无厌,一毛不拔的夏洛克。粗略看来,这似乎就是一个老套的童话故事。蕴含着的,其实是以人性为重的“人”与以财富为重的“非人”之间的较量。安东尼奥作为一个资本家,最终的目的其实同样是获利,但为何他会“借钱给人不取利钱”呢?这并非他的经商策略,而是他的处世哲学。
 
  他将财富与情义分得明明白白,以经商的方式经商,以处世的方式处世。而夏洛克却把经商的精明用在了处世上,不但在“交易”中放利,还在生活中克扣仆人,冷酷的对待自己的女儿。
 
  安东尼奥的胜利,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道义的胜利。
 
  金钱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真正不堪一击的,是那不知克制的心
 
  1810班熊莹玥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中,无论是大女儿高纳丽与二女儿瑞根对待父王的阴狠,还是爱德格与爱德蒙的手足相残、对亲生父亲痛下狠手,无一不在揭露着人们面对巨大诱惑时的丑陋吃相——本应最为牢固的血脉之情在利欲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这让我不得不思考,金钱至上的社会,真的让人性变得如此脆弱吗?
 
  其实金钱与欲望本无错,错的是一昧地放纵。
 
  “趋利”是生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底层人民有最基本的物质要求,要钱;条件稍微好点的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要钱;条件再好的想往上走,要钱;精英阶层的要扩大资产,更要钱。一句话,人怎么样都要钱。
 
  这其中最底层与最高层的人最易在欲望中走失,一种是底层的亡命之徒,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另一种是时刻在接受巨额财富的诱惑和考验的皇族贵族。李尔王提出分财产时,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作为公主本就可以获得不菲的财产,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并不是没有财产或财产太少驱使她们去哄骗李尔王,而是她们对自己无穷无尽的贪欲的放纵,将她们推向了罪恶的深渊。
 
  人追求金钱与名望是因为动物的本性,而在愈发剧烈的欲望漩涡中固守自身,靠的是人性与道义的坚守。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在几千年前便已明了:富裕与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就不会摆脱的。人虽然无法逃脱动物的本性,但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一切动物,就是因为人的人性能战胜兽性,人性中有着良知与克制,人能在利与义中做取舍。大到商业中的巨额利润,小到我们生活中的小物什,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取之有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铭记于心的原则。否则当你被利欲蒙蔽双眼而不择手段时,你便与那杀红了眼的野兽相差无几了。
 
  面对金钱与欲望,人性并没有变得脆弱。真正不堪一击的,是那不知克制的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