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作文: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

    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
    1703班金浩男
    指导教师:李兰
 
    泱泱华夏,语言如玉,在千年岁月的切磋琢磨中,去芜存菁,流溢华彩。风骚诗词,曲赋小说,吆喝叫卖……语言美玉经过代代先民的传承,至于吾辈手中,那我们该如何守护它的光彩呢?
    语言如玉,雅俗共赏。
    正如玉之产于泥土,语言也诞生于生活这片朴素而广袤的土地上。也许是谁闻到一抹新鲜的草味,被这新鲜的生机所震撼,于是如同婴孩吸吮母乳一般,发出了第一声“春”的呼唤;也许是谁在秋雨冬雪中感到一种迷茫凄苦,沧桑变幻,低声吟唱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许是谁走街串巷,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而骄傲,悠悠远远地吆喝着“烤红薯、烤红薯,香亦香来糯亦糯”……也许正如现在你我,在新型冠状病毒袭来之时,我们众志成城,合力抗疫,乡间街头地张贴着“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的标语。这恰如每一颗植株,唯有向下、向生活扎根,向上、向艺术才能开出花来。对语言美玉最美好的守护不是让它寂静地躺在被玻璃罩住的展柜里,独自享受着一种“高贵”的寂寞,而是让它回归田间地头,回归街道弄堂,回归生活,回归每一颗朴素而炽热的心灵,如此,语言美玉才不会在日复一日敬而远之的尘封中褪色暗淡。
    语言如玉,寄托情思。
    也许正如我们常说的“寄情于物”,玉的光彩,除却它本身的晶莹,更多的应当是寄寓了人的情思,而语言美玉的光彩,也的的确确地,是源于我们以此寄托的喜怒哀乐,温暖力量。为了表达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们创造出了“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这样充满温暖、充满力量、充满决心的标语,以此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一种信念和希望;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和支持,日本在援华物资上标注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等中国诗词,寄托日本对于中国疫情表达的如同挚友同袍一般深厚的情义。语言美玉的珍贵,除了先民们精心雕琢的那种规则规范,更为重要的是那层由无数的人思、无数的人情、无数的人心,或浓或淡、重重叠叠地裹上的情感包浆。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寄寓情感的包浆,语言的美玉才更加温润、温暖、温柔。
    语言如玉,异彩纷呈。
    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玉,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两句完全相同的话。每一句话,它的背景,它的内容,它的情绪,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要让语言回归生活,为什么要让语言寄寓情感,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独特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可以解读出浓重的悲伤无奈,也可以解读出明亮的温暖和友谊。唯有我们对语言,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语言的美才有了更多可能。
    而站在漫长的时间线上,我们也许会发现,中日纵然曾有矛盾,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话语却穿越千年,又把邻邦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我们通过语言来展现同一个时代的人的差异性,又通过语言来见证无关时代的永恒性,那我们的民族语言也会因此而变得多彩永恒。
    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像一位位“大国工匠”,精心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创造精彩,创造永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