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莫过户县农民画
黄韵淇
洁白的墙壁上映着缤纷的色彩,远望,壮观极了。
我兴奋地跑向那面五彩斑斓的墙壁,从墙头缓缓起步,那一派缤纷幻化成一幅幅鲜活灵动的图画,在眼前不断地变换着,目不暇接。
蓦地,一幅黄灿灿的图画吸引了我的视线。细看来,是金黄的麦田正翻腾着滚滚麦浪,是葱茏的树木正卷起绿色的漩涡,是苍茫的远山正围绕着仙气云雾。田地间,田埂上,随处可见忙着收割的壮汉,他们弯着腰,隐匿在黄色的麦浪之中,腰间别着的手巾似也融于麦草中了。沥青路上已积下了几摞麦秆,十几位妇女坐在路旁聊天,手上捆扎着麦垛,笑盈盈的。正值夏季,太阳高悬在头顶,金黄的阳光洒下,照在麦田里,麦垛间,麦草堆上,把它们映得金黄。人们额头渗出的汗珠亮晶晶的,记录着他们的辛劳。在这喜悦而忙碌的丰收时节,各家各户的孩童没了大人看管,在田间乱窜,有的正站在田埂上放声高歌,旁边哥俩几个笑呵呵地应和着,好不热闹。
稍站远些,高纯度的黄与衣服的花花绿绿碰撞出极其强烈的艺术色彩,视觉上却又不刺激人,真不知道那在田间劳碌了一生的粗糙老手是如何将这一幅幅动人的景色描绘得如此逼真,真令人佩服!
逐渐地,我走到了这条画廊的尽头,那一幅幅画近看着实令人有些眩晕,但那画中的人物始终保持着灵动。这时,我才发现画面中的人笑起来是多么灿烂,在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画中,那些人大多是笑着的,这正是我们淳朴敦实的老陕人啊!
走到一个巨大的圆形场地,看见一排正在创作着农民画的人。有幸,我见到傅蕊霞奶奶现场作画。
取景,精益求精。穿行在葡萄架下,青色的葡萄还未成熟,与绿叶融为一体。隔着几个架子的地方,有两位妇女正在修剪着葡萄,傅奶奶站在一旁,手持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只几笔就勾勒出那劳作的情景。
选色,大胆随意。傅奶奶说,农民画的精髓便是在于它的色彩,而对于颜色的选取更多在于个人的感受,自己的主观搭配往往要比客观的精准调配舒服的多。很快,蓝绿色调在纸上铺排开来,画笔在奶奶的手中如鱼得水,勾勒出妇女的身子,刻画出遒劲的纸条,每一笔似都在运筹帷幄之中,不可捉摸。奶奶却说,农民画是只要你上手就能完成,你只要保留着农民本真的那种气质。在田间耕作的劳动人民,正是通过农民画实现了他们的画家梦。
那一幅画的制作过程极其繁杂,我站在一旁,看的兴致勃勃。有人问傅奶奶,为什么不选择更为简便的丝网印刻呢?奶奶笑了笑,告诉我们农民画一定要坚持手工绘制,如果印刻,只会把农民画卖的跟白菜价一样,就没有其特色了。那地道的陕西方言格外亲切,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走出展览馆,我的脑海里回想着这趟旅程的每一幕。看着那只竖立在院子中间的画笔,我似又看到了在生活里取景的傅奶奶,看到了农民最朴实的笑盈盈的面庞。
这个具有乡土气息的展览馆成为了民间艺术典藏的珍品殿堂,而那鲜艳夺目的颜色也留在了我的心中。最美莫过农民画,最美莫过老陕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