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大全:记忆中的老街4篇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实践要求是: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仔细思考,写出你准备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选用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
 
  提示:
 
  1.可以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选取能反映街道特点(幽静、热闹、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为材料,如街道的环境、两旁的建筑、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记叙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事,记事时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现事情发生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跑题。
 
  市四中七年级7、8两班的学生,在语文老师朱丽娜的指导下以《记忆中的老街》为题,进行了习作练习。
 
  太平街道
 
  记忆中的贪吃街
 
  七(7)班陈彦冰
 
  我虽然不算是地道的温岭老城区人,但我出生在温岭城区。在这偌大的城内生活了十四个春秋了。温岭算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第二故乡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老街——贪吃街。贪吃老街结构呈“H”形,曾经,不论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贪吃鸠”慕名而来。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路上,能看到许多闻名中外的地方特色小吃,或是深受温岭人喜爱的当地传统美食——泡虾、嵌糕等。当你坐在路边吃上一碗馄饨,你就能真正地感受到所谓的“老街气息”。
 
  老街的气息是繁华的——白天,嵌糕店前门庭若市,泡虾也时常供不应求,正午,到了饭口,满街飘香。有奶茶的古早味,有小龙虾的河腥味,主食更是每天不重样——粤菜、川菜、湘菜……大冬天走在路中央都能感受到阵阵热浪袭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街两旁餐馆满头大汗的大厨在不亦乐乎地颠锅呢!这时候餐馆里的服务员也是忙得热火朝天,一会儿给客人端茶送水,一会儿拿着一盆盆佳肴奉上,引得人们食指大动。深夜,自然是那些“夜之精灵”的天下,只见几个人勾肩搭背地走在灯光依旧明亮的贪吃街上。每人都抓着几支串串儿,一打啤酒。谈笑间,开怀畅饮,好不快活自在。街边的烧烤铺依旧“浓烟滚滚”,好似在提醒街边的人们:减肥塑形什么的明天再说吧!今日份的烧烤再不吃就没了!蒜蓉生蚝、黄金大鱿鱼、炭烤茄子、爆炒韭菜、至尊金针菇、红焖鸡心、麻辣鸭肠、大酱猪肘子、剁椒大鱼头、烤全羊……好像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当然,这些平易近人的美食也不贵,你得准备一个空的胃来贪吃街才行!
 
  贪吃街是我们温岭城饮食的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它向我们勾兑着温岭城的过去!每一个在这里的土著民,他一定会义不容辞、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它的昔日。每一个老温岭市民都晓得,这是他们心中神圣而不可玷污的地方!
 
  这是我记忆中的贪吃老街,也是所有温岭人的心中抹不去的风情记忆!
 
  点评:文章带我们从头到尾细致地品味贪吃街的白天黑夜、角角落落,过去现在,昔日繁华的贪吃街留存在作者记忆中的不仅仅是美食佳肴,更多的是童年的热闹、自由的快乐和由衷的热爱。轻松欢快的语言很契合抒写贪吃街风情。
 
  泽国镇
 
  记忆中的无名老街
 
  七(7)班林格米
 
  初中以前,我几乎天天可以看见那条老街。
 
  那时,我还住在泽国这个小镇里,天天经过同一条路去上学,又一定在同一个路口看见这条老街。
 
  街不长,周围立着两排老屋,都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垒成。高低不一,参差不齐的屋顶像潮水一样起伏,没有整齐的快感,却多了杂乱无章的错落自然。未经打磨的石壁凹凸不一,它不是被油漆所包装,却是被绿苔以一种天然的青丝点缀着;它不被霓虹灯所点缀,但被野花以一种质朴的美丽所晕染。屋顶上鸟儿还在唧唧喳喳地喧闹,树顶上的落叶还未抖尽身上的晨露,肥大的叶虫慵懒地瘫在叶上,尽情沐浴着阳光,一切如此寂静。
 
  终于,我不再远远地看着,而是走近了它,走进了它。
 
  它如我料想的那般恬静。
 
  我静静地在街上漫步。看木雕的门,纸糊的窗与年迈的人。屋里没有灯,没有钟,但几乎每隔几户人家就有一桌棋。三五成群,聚成一团,弈棋的人貌似淡然,其实内心波澜起伏。围观者全神贯注,屏息凝气,眉头紧蹙,似着下棋者出谋划策。老人们依着太师椅,一束阳光,一杯清茶,便是一个美好的下午。
 
  这条没有弧度的无名老街,一路向前延伸,延伸……它像是一条被遗落的素皮带,静静地等候着主人的青睐。
 
  四周一条河,一条路,两面草,把它与世界隔开。在老街里,人们不受外界影响,在这嘈杂社会中,可独享一份恬静。
 
  宁静质朴的老街像世外桃源,自由幸福;宁静质朴的老街像烂柯山,有山上一日,人间千年的悠然自在;宁静质朴的老街如瑶琳仙境,清新脱俗。
 
  无名的老街如划过水面的波纹,在我的内心激起阵阵涟漪;无名的老街如拨动内心的琴弦,在我的心底荡开层层波澜。无名的老街如悠然飘入的茶叶,在我的心中滤成缕缕清香。
 
  老街寂寂无名,老街永镌心底。
 
  点评:跟着小作者的妙笔探寻泽国无名老街,似乎听到恬静悠远的长笛声。恬静的小街,悠游自在的生活,没有喧嚣与嘈杂,清新脱俗。
 
  恰到好处的排比句在卒章处显志。
 
  箬横镇
 
  记忆中的木城老街
 
  七(7)班朱紫伊
 
  木城坐落在箬横镇木城河上一座老桥的北侧。一条看似毫不起眼的街道,却满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
 
  追忆过往,驻足观望。耳边鸟雀之声萦绕交织,眼前呈现着江南古镇的一派景致。老街依河而建,规模都不大。几户人家的屋檐错落有致。正对着屋檐,便是那潺潺流淌的木城河。初春,河上的浮萍随着涟漪荡漾,整条河流起伏着淡绿的波纹;深秋,明黄的落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河流载着它们悠然漂向远方……可以说,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它如木城的母亲。
 
  美丽的木城老街诉说着悠悠岁月,也滋养了木城人的裹腹之欲。
 
  “民以食为天”,木城的小吃在当地人的心中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老街转角处的一家“嵌糕店”,少则也有九年历史,生意做得可谓是风风火火。天刚亮,嵌糕店的老板便开始忙活,摆桌、擦桌、熬汤、炒菜、打糕。热气蜂拥而上,清晨的店铺总是被包裹在层层白烟之中。白烟一散,人们便鱼贯而入。卤肉的香,萝卜的甜,汤汁的鲜,豆腐脑的嫩,与年糕的嚼劲相辅相成,一口吃尽荤素甜咸,仿佛是翱游在美食的天堂。毫不夸张地说,少了这嵌糕,木城居民便食不知味。
 
  木城景美,食佳,人也是可爱的。走进木城,处处可闻抑扬顿挫的乡音,或是邻里间茶余饭后的寒暄,或是小吃店中食客的插科打诨,或是河边垂柳下老人们的畅谈,路旁嬉戏着的儿童,见着木城河上缓缓驶来的小渔船,总会欢呼雀跃地向船上的渔民招手;那些老渔民见了,高举并挥动脱下的草帽,向孩子们回以最欢快的招呼。隔壁年近花甲的婆婆,有着一手好厨艺,青团、山粉圆、馅饼、麻糍……每逢佳节,她挨家挨户送上各色小吃,隔天还“二入家门”,来问问手艺如何,吃得如何。木城居民的这份温情,在这条老街落地生根。
 
  那潺潺的木城河,承载了儿时的欢笑;一声声店铺的吆喝,婉转了多少流年;那邻里人情,温柔了多少童年岁月。
 
  记忆中的木城老街,漾满我童年的真情。
 
  点评:文章带我们领略了箬横老街上的“木城河”风情:悠悠的木城河景、忙碌的嵌糕店、可爱的木城人,景美,食佳,人可爱,是小作者的童年真情。流畅而自然的语言写就了孩子心里的“世外桃源”。
 
  石塘镇
 
  记忆中的里箬老街
 
  七(8)班陈奕如
 
  “汤圆、山粉圆、山东面……”每每听到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就知道我又回到老家——箬山镇里箬村了。脚下的这条街,便是里箬老街。
 
  这条街,是里箬人最常来的地方,每天有着相似的柴米油盐的气息,演绎着家长里短的人文故事,变迁着里箬人的世代生活。
 
  从福建惠安迁过来的箬山祖先,将一间一间的石屋、一块一块的石头,一口一口的石井,错落有致地安放在里箬老街上。用红彤彤的油漆给屋门上色,将屋顶上的瓦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把一串串的鱼干、虾干、皮皮虾干等挂在门窗上。红的门,青的瓦,白的鱼货干,犹如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从街头望去,一路到街尾,每门每户,红得喜庆,无一例外,仿佛置身于渔区民俗风情街,一秒读懂箬山人的烟火。
 
  如今的里箬老街,石屋变少了,钢筋、水泥代替了石块。一如既往的风景是,门前挂着的各种各样的海鲜、干货;有些门口还放着一个个筛子,上面晒着一大片稻谷。街坊邻里常常抬头看着天,念叨着:“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路边也挂上了箬山的区域图,因为那里已经成了温岭的旅游风景区啦!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甚至有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只为一睹这条老街的“真容”,看看这富有地域特色的老街烟火,品味里箬老街的人情韵味。
 
  里箬老街的环境变美了,变得更有层次了,不变的是邻里间的情谊。不信?您瞧!
 
  卖完货后老风回来了,带回一些小鱼,刚想着做鱼饼呢。这不,帮忙的就来了!“老风啊,分离鱼肉就交给我吧,保准做好。”“是啊,我来帮忙碾肉,家里正好有碾肉的机器。”“那我就帮你敲吧,你们可不准抢啊!”一位位亲朋赶过来帮忙,一声声笃笃的敲鱼饼声传入耳畔,一阵阵暖意涌上了心头……真美!
 
  走在街上,他们看见你,不管认识不认识,总会先喊一嗓子:“孩子,来我这儿吃点东西吧!没事儿,别客气!”这热情劲儿,可是从未变过呢……真好!
 
  景美,人美,情更美!
 
  这样的里箬老街,又怎会令人忘怀?
 
  点评:文章带我们领略了温岭箬山里箬老街的风采: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渔区气息浓郁的风味、热情善良的风土人情,组成了渔区风情画。选材颇为典型、新颖。语言很有个性:活泼而地域特色鲜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