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偶拾
市实验学校七(11)班江柯胤
初秋之雨天上来
夕阳抽去了它最后的一丝淡影,将蓝灰色的暮霭留给大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黯淡宁静。街上的喧闹从午后最高潮的音区,渐渐过渡到柔缓的尾声部。月亮升了起来,半个银白的月盘挂在天宇,茫茫苍穹闪烁着几点飘忽的微茫,不知是天上的星呢,还是人间的灯。附近人声的低语,偶尔夹着风拂落叶的声音及一阵阵鸟儿的残唱。
入秋了。
忽地,一阵大风似地下发出的狂啸,紧挨着窗外的帐子吹过,如拨动古筝的弦。这突如其来的风,席卷了一切沉闷的空气。几片黄而尚未枯透的槐叶,被扔到半空,高高地急速打着旋儿,未及落下,又被卷到更远处。夜色中看不真实,只见隐约之中,卷起漫天的尘沙与漫天的迷雾。风声震耳,如虎啸龙吟,如喊杀惊天动地。天宇间,仿佛弹响了二十四根丝弦,行云流水,激昂高亢,又似十面埋伏的古战场,忽地有一道闪亮的长剑,从半空中直劈下来。后面辉映出一片白昼,照亮了整个穹宇。黑暗动摇了,星月失去了光芒。耳畔只听得战鼓隆隆,沉郁的余音回荡不已,挥之不歇。紧接着,又一次银蛇狂舞,红光骤亮,光焰齐天。在这条银蛇隐没天幕的一刹那,倾盆大雨便直泻下来,倾泻着力量,倾泻着奔放。天穹中有刀光剑影,有琴筝疾奏。这是龙在吟唱,龙在飞舞吧?是龙在长啸,龙在微吁吧?是龙以自己的方式,审视判断着人间的一切吧?
这就是初秋的雨,还带有夏的影子,并不“愁煞人”,分外撩拨心弦。当炎夏的余音还未散尽的时候,秋的使者已悄悄地降临人间。在两位季节女神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大自然便将它的气魄,它的豪情,一并倾泻下来。在此之后,随着天气转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一页完全属于秋的风景了。
桥头观秋
“风催暑去荷花谢,秋爽云高雁自来。”一阵清朗的风,捎给人间一个清朗的季节。这是真正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我漫步于海河岸边,伫立在桥头,一切喧闹似乎都悄然远去,心中只有旷达。天空是淡蓝色的,远远望去,不掺一点渣滓,如一块明净的蓝玉。太阳并不算太耀眼,射出的阳光也许还是成束的,只是因为随手挽过几片丝絮状的云彩作为面纱,漏下来的光便如天女散花般散开去,弄得满世界都是柔和的金色了。桥下,近处粼粼浮动的水波里也晃着成串的金线。然极目远方,水却还是蓝的,同天空一般色彩。水天相接的地方,则是一片和谐,一片如绍兴黄酒般的温馨。
我不禁又把目光投向天空。金色或白色的云彩,不断地变幻着、奔腾着,或缥缈,或凝重,似乎有只神奇的手,一会儿将它们撕开,一会儿又合拢了,像牧女神鞭驱赶下的羊群吗?像丹青妙手笔下的骐骥吗?
云彩不免使人联想到织女,而今日的织女却并未将她手中的锦缎染上多彩的颜色,想来是她一时粗心忘却了。但似乎也不能排除她要为凡世带来一份特有的纯洁、明净的可能。不管怎样,这份多彩,这份纯洁与明净,不都反射到桥头那群放风筝的孩子身上了吗?在这明朗的秋日,擎一扎轻线,让纸鸢高飞,让金鱼摆着尾巴游入云际。风筝在天上高高地飘,童稚的心在下面快快地跑,于是这世界,这桥头,以及这个秋,都充满了不竭的生机与不尽的灵韵,豁达、清爽、明净、纯洁……
这是我永远地爱着的秋啊!
石桥头镇中学郭定安点评:小作者虽然只选取了秋天的两幅截然不同的风景,但足以让读者享受到妙不可言的秋韵:既有奔放、激昂而绚烂的热情,更有豁达、明净而纯洁的美好。语言上十分优美而抒情,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字更灵动,巧妙的结构让文章变得摇曳多姿,磅礴大气而流畅自然,可读性很强。比如“天宇间,仿佛弹响了二十四根丝弦,行云流水,激昂高亢,又似十面埋伏的古战场,忽地有一道闪亮的长剑,从半空中直劈下来”等句,好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