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心中的花

    我诞生于幽黑的枯井之中,绳索的颤抖预示着我的降临,男人手中的玉玺流光溢彩。我消逝于晋朝肆虐的铁蹄之下,随风而去,化作万里长空不散的青云,俯瞰尘世千年。我是烈焰的低语,我是流水的呢喃,我的名字是东吴。
    我曾走进凄凉的汉宫,离别戚戚,摇落一树风霜。我曾仰望浮云闭月,舞姬倾城,凤仪亭红裙蹁跹断谁一世夙愿。我曾背靠斑驳城墙,烽烟蔽日,离索灾荒。我曾遥看兵甲戎装,断铁瘦马,沧浪卷黄沙。落雨纷纷,重忆日月铮辉之梦,我稚嫩的脸庞扬起历史的沧桑,草木摇落间,我恍惚听见弓矢破空的鸣响,带着命运的忧伤。英魂散尽一世戎马,花落漫天。我无声怮哭,只为雄心勇武,英气难当。我曾见花簇银屏,美人云裳,我曾见指点江山,剑舞琴顾,我曾见策马回枪,虎踞鹰扬。我弹剑饮觞,征战四方,年少轻狂。我长歌观浪,纵马开疆,跋扈飞扬。又是一场雨,太平道人微笑着凝视我,深邃的眼神使我惊惧恐惶。又是一支箭,洞穿我的胸膛,残阳如血散落二世锋芒。我默然无语,只望薄暮残云,金戈蒙尘。我看见守寡的女子脸上有江南一样清婉缠绵的哀伤。我看见棺旁俊美儒雅的青年用修长的双手拾起逝者的执念,我看见紫髯碧眼的君王挺直了脊梁。于是我明白,两朵花的凋零并不意味着整个春天的没落。我明白,虽然他们的生命之花枯萎了,可属于他们的花朵,散发着咄咄英气,剑锋一般的花朵会永远开在我心中。
    我曾立于周郎身侧,看漫江烟火,狂风席卷黑烟,身旁的青年含着淡淡的笑,凝视流风炽火。我知道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宏伟的愿望,一个亡者的夙愿。我随他征战天下,轻拨琴弦,看他银铠白袍,青衿素衫,浅笑回眸,一眼缱绻流传千年。我曾陪他挑灯夜读,兵法谋略,深藏于心。跳动的烛火辉映发黄的书卷,墨香氤氲间谁的身影朦胧不散。一份友谊,一个执念,值得为此付出多少年华?我不解,只看他轻按疲累的额角,立誓为那个人收揽天下,守护河山。那支噩梦般的流箭离弦破空,魂绕东吴,梦丧巴丘,青年最后的容颜印刻在我的心田。那一刻,又有一朵花灿烂地盛放,名为友谊。
    我曾站在陆逊身后,望七百里连营,面前青年的浅笑回眸似乎让我倒退数年,恍惚间看见那个抚琴的都督,看见那漫天的火焰。我曾陪他谋羽取荆,看他挥笔修书,撇捺之间时光好像静默了千年。我见他擎剑上马,属于书生的柔弱尽化作剑锋上凛冽的寒气,刺破云霄。七百里连营熊熊燃烧,焚尽谁一世辉煌,落尽谁半生惆怅。我追逐那一抹飞火流光,惘然忆旧事,只余无限哀愁托付晓月残阳。文韬武略,意气风发,往昔荣光不复,空寄赤心,志传子孙,今朝再别旧梦,烟雨零落破碎河山。那日烈焰轻舞间他依然淡淡含笑,尽是谦谦君子风范。那时石亭大捷,他舞剑席前,剑光如飞散的焰火,星星点点,蔓延至我瞳孔的最深处,久久不散,开出一朵纯净的花,绯红如烈火,芳香清浅,谦和地开在心间。我轻捧一抔黄土,盖住他不暝的眼睛。我低吟短歌,洒一杯清酒,为祭奠儒生雄才,星火燎原。我曾听铜铃清脆的鸣响,天水一色中锦帆高扬。与江南阴柔秀美的气质不同,甘宁总有着爽朗的大笑,驱散阴霾。百骑夜劫魏营,这骁勇除张辽外何人能及?饮一觞浊酒,笑傲乱世间,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我曾白衣渡江,随吕蒙收复荆州,看他枪挑亭侯。我曾守在他病榻前,叹英雄大业未成而身先死,不觉泪湿衣襟。我曾仰望周泰乱军之中伟岸的背影,细数他身上一道道伤痕,每一道都是刻骨的痛。我为他斟一碗醇醪,轻抚他沧桑身躯,用青罗盖承担我的心痛。我曾陪郡主立于江边遥望,那一场火烧出了我的未来,也断了她无尽的思念。江水掩盖了她内心的落寞,我只有空望滔滔流水,回忆那个铿锵玫瑰般的女子,那个手执刀剑,立志杀敌为国的女子,那个美丽坚强的枭姬。我驱神鸦,揽寒浪,破金戈,弃锦衣覆银甲,只为你们一世安好,属于你们的花永远绽放。
    风起了。我看见司马炎登上受禅台,君临天下,成败覆灭。我将身躯化作重山烟雨,诉说青史无尽,花落无期。我将心灵融入秦淮河的灯影桨声里,等待六朝金粉沉沉凝聚。我铭记历史,也被历史铭记。时光千载,花开不败。
    (评语:小作者平时酷爱三国,更爱诗词文化。此文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头高度概括东吴的崛起和灭亡;次段辞藻优美,寓意深刻描绘了乱世时期东吴两位英雄之花:孙坚和孙策;第三段浓墨重彩描绘了周瑜、孙策两位英雄相托,壮心不负的气概;第四段描写了陆逊的儒生雄才及最后的惆怅,第五段语言凝练,高度概括了甘宁、吕蒙、周泰和孙尚香四位英雄事迹,尾段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东吴虽已亡了千年,但时光千载,花开不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指导教师:郭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