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不吃鸡蛋面”所想到的

  由“我不吃鸡蛋面”所想到的
 
  杨玉汉(曹县第二初级中学)
 
 
  说起来这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离家十几里地的一所中学上学,秋季开学后,由于连续阴雨,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学校进不来面粉,学校后勤的人员只好冒着雨扛来大米,为我们这些学生蒸米吃,一毛钱一份。由于离家较远,且经济紧张,我拿出身上的钱,攥了又攥,还是舍不得花,最终还是决定只喝些饭来充饥。
 
  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了两天,第三天饿得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我想起了到离学校有二里地的姥姥家去“讨饭”。上午一放学,我便踏着泥泞,冒着绵绵细雨去了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姥姥一见我,便关切地问我说:“你在学校吃得饱吗?本想着给你去送饭,怕你回不了家,这几天饿着。”听了姥姥这么一说,我便向姥姥说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姥姥一听,又心痛又埋怨我说:“你这傻孩子,没吃的来姥姥这,姥姥做给你吃。”说着,姥姥便去做饭了,还不时地说着:“这孩子,两天都没吃饱,饿坏了吧.....”我要给姥姥帮忙,姥姥拒绝了,说:“你先歇会吧,饿得没力气了吧,又走了那么多路,好好歇着吧,一会儿我就把饭做好了。”于是,我便在姥姥的堂屋里坐着,没待多大一会儿,姥姥就做好饭,喊我去厨房吃饭。
 
  一走到厨房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下引起了我的食欲,我走进厨房一看,姥姥做的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鸡蛋面条,那黄澄澄的鸡蛋,白白的面条,满满的一大碗,诱惑着我的肠胃。姥姥看到我这样,说:“饿坏了吧,这是你最爱吃的,吃吧。”我拿起筷子,一搅,半碗面条便下肚了,姥姥可能看着我吃得太快,说:“你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锅里还多着呢,这些都归你啦。”由于实在是太饿,再加上面条太好吃,也顾不了吃相难看了,一碗面条两三下就吃光光了。姥姥没作声,又马上给我盛了满满一大碗,我又三下五除二吃光了。姥姥接着又为我盛来满满一大碗,我稍微歇了一会儿,又慢慢吃光了,肚子涨涨的,也有了精神。我打了个饱嗝,姥姥脸上露出了欣慰满意的笑容,对我说:“小二,这回觉得怎么样了?你吃太急了,容易伤胃,别动,歇会吧。”我感恩地对姥姥说:“姥姥做的面条真好吃,吃饱了。”姥姥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可能是怕我还没吃饱,便对我说:“锅里还有些稀的,你歇会儿,再把它喝了。”我一听马上对姥姥说:“姥姥,我真的吃饱了,再吃就吃不下去了。”姥姥可能是以为我正在长身体,恐怕我作假推辞,便劝我说:“小二,你舅、你妗子都不喝剩饭,这鸡蛋白面的你不喝倒掉,多可惜呀!”是呀!这么好吃的饭倒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为了不辜负姥姥的一番好意,也为了让姥姥开心,我松松腰带,又把两碗稀的面条连汤也不剩地全都喝了下去,姥姥更加开心了,我的肚子也涨得鼓鼓的。我喝完后,姥姥没让我动,让我坐着陪她说话,我知道姥姥怕我吃得多,一站立对肠胃不好,所以才叮嘱我不要动,我陪着姥姥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觉着下午上课的时间快到了,我便跟姥姥说:“姥姥,我还得上课,我得上学校了。”姥姥说:“你去吧,路上不要走得太急,什么时候学校没饭,就来姥姥家,别饿着。”我点点头,告别姥姥去了学校,雨还在绵绵不断,可心里却暖和多了,身上也充满了活力,就是肚子有些不舒服,涨涨的,一走好像有东西老往喉咙撞,我只好慢慢悠悠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走着。
 
  晚上没吃饭,还觉着不饿,嘴里仍充斥着鸡蛋面的味道,一次次有想呕吐的感觉,又一次次被我强咽了下去,也许是上午吃的面条太多,还没消化的缘故吧,反正,胃怎么都不是多舒服。就这样过了两天,身体才渐渐有了好转。也许是这一次吃面条吃的太多,从此,一有人说吃面条,我的胃里就翻酸水,一见着面条,就有一种肚子饱胀的感觉,好像对面条产生了“免疫”一般,从此,我再也不吃鸡蛋面,直到现在。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家长都恐怕亏了自己孩子,亏了对孩子的教育,恨不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道理、知识等一下子全都给孩子,哪知爱太多、道理太多、作业等太多,会让孩子一时消化不了,天天这样,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渐渐产生免疫,最终,孩子会拒绝“进食”,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家长、老师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心,可太快太急,只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从姥姥让我一下喝了五碗鸡蛋面就可以得到启迪,如果姥姥让我喝三碗,“饿”一点,那么,鸡蛋面便会成为我的念想,下次再喝仍然是香气满口,狼吞虎咽,可就是姥姥出于疼爱、好心,让我把最后这多余的两碗喝了下去,把我撑着了,实在是消化不了,才产生了不再愿意喝鸡蛋面的情绪,而导致了终生不喝鸡蛋面的遗憾。
 
  家长爱孩子,教师教给学生道理、知识、布置作业等,也应该如此,不要一下就把孩子喂饱,把他们撑着,应该让他们“饿”着一点,他们就会乐意主动去“吃”,并且能吃得很香,很陶醉,也很有趣。时间长了,他们才会快乐贪婪地汲取营养,健康活泼地成长,也才能达到到家长、老师的目的,培养你所培养的目标,美满你所期待的愿望。
 
  最后,希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能让孩子“饿”一点,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兴趣去“吃”,你的疼爱、你的愿望才能如你所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