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的故事作文六年级

  学校:林甸县实验小学
 
  班级:六年一班
 
  指导教师:李可心
 
  冰墩墩的故事
 
  宋雨桐
 
  2018年10月10日,东奥组委来到广东进行宣讲。谢昌晶要全校做好征集工作,按时提交作品。
 
  在2019年1月20日,冬奥组委主席选择10个吉祥物,并确定了深化修改类别。
 
  初评和复评之后,2019年1月20日,办公组从10组吉祥物中入选,并确定了深化修改类别。
 
  1月25日,又选了10组吉祥物修改专家,正式组建吉祥物修改专家组,为每一组提供指导建议。在同一天,东奥组委向设计团发起邀请,要求团队对入围作品进行修改。
 
  设计团近7个月的修改过程,从最初的糖葫芦到现在的冰墩墩。按照要求,要在年初九时提交设计方案,这意味着他们的假期泡汤了,但是他们没有怨言。
 
  设计团在元旦前一天,交出了第2份修改方案,新的意见是保留冰壳设计,围绕其他珍稀动物开始设计。设计团在冰壳里尝试了很多方案,比如兔子和小鹿。考虑到冬奥会正是春节期间,还特意设计了元宵,饺子。
 
  整个3月和4月,设计团队吉祥物的五官设计,身体比例等,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经过无数次的修改,终于确定了吉祥物的大概,“被冰壳裹住的熊猫”。
 
  蒋效愚说:“你们设计的熊猫要与以往的不同,而且要必须与冬奥会匹配”。从设计的角度来说,选用的熊猫实在太多了,该怎么做出一个可爱又非传统的熊猫呢?
 
  为此设计团把能收集到的熊猫全部收集,每天都设计比例。工作室里贴满了熊猫的照片。
 
  虽然和冰有关系,怎样能让他与冬奥会也有关系呢?
 
  4月30日,设计团里有人提出“把冰丝带融进去”这么一说点醒了大家,立刻设计了一个有彩色透明冰壳的大熊猫,再把熊猫的头部,加上彩色的“能量环”,立刻出现了一个与冰有关也与冬奥会有关的吉祥物。
 
  5月,北京冬奥组委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听取吉祥物修改方案、社会评议情况以及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意见情况汇报。会议研究确定了4组候选方案。
 
  冰墩墩以前是糖葫芦,也叫糖墩儿,但是因为外国人很难读出儿化音,最后改成了冰墩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