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棵白菜

  半棵白菜
 
  少年作家班学员吕司哲
 
  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了中国大地,居家抗疫的我,在百无聊赖之际,种下了半棵大白菜。
 
  过了将近一周的时间,那嫩嫩的小芽儿已经长成了十厘米左右的花茎,头上顶着一簇嫩绿色的花蕾。又过了几天,金黄色的花儿竞相绽放,有如夏花般绚烂。当花落一地时,满地金黄,又如秋叶般静美。就连只有几粒种子稀稀疏疏地挂在翠绿的枝条上的时候,也美得像一件艺术品。沿着枝条看去,突然发现,原本饱满的白菜,如今已经干瘪,有的叶片甚至已经枯萎(观察仔细)。一瞬间,心情沉重了下来。我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妈妈却问我还记不记得种下它时的样子。
 
  我清楚地记得,那次帮妈妈拿白菜,意外发现白菜外面这层的叶子,每片的正中都有一条微微凹陷的褐色竖线,扒开菜叶,在每条竖线的底部都孕育着一个小嫩芽,原来那凹陷的褐色的竖线就是给嫩芽输送养分的痕迹。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白菜变得干瘪也一样是因为把养分都给了芽儿和花儿。
 
  饱满的白菜,把嫩芽滋养到开花结果,而它自己却干瘪枯萎,让我不由得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仿佛看到了朱自清的老父亲在站台上的叮咛嘱咐和为他买桔子的背影,也仿佛看到了父母为我们操劳而日渐消瘦,从身强力壮到步履蹒跚。他们给我的爱,是那样的纯真、无私。
 
  半棵干瘪的大白菜,让我看到了它一生的无私奉献,让我懂得了父母、老师那为了我们的成长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爱,穷其一生,无怨无悔(升华主题)。
 
  点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首先引出白菜,再对白菜众多的特点进行描绘,接着由白菜的众多特点中选取“白菜牺牲自己,把养分给叶和芽”的特点进行升华,联系到人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让白菜这一意象更为饱满,主旨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来。
 
  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明确,从题目到文章内容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契合度。由文章整体来看,作者善于铺陈,一步一步由“白菜”引到自己所要赞美的人物,没有突兀感。另外,作者对白菜外观等方面的描写也很有美感,从而让“白菜”具有的奉献精神更能打动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