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怎么写(写西红柿成长的观察日记)

  第三单元
 
  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
 
  1、观察日记,注意格式
 
  日记:就是把每天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日记有相应的格式,通常由书端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
 
  书端是专门写日记的日期、星期和天气的。(例:6月26日星期五晴)。同学们也可以参考教材《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和《蟋蟀的住宅》课后“阅读链接”的写法。
 
  观察日记只是日记中的一类。我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细致地观察,把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记录下来。
 
  2、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1)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2)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3、确定对象,认真观察
 
  我们应该如何去观察呢?
 
  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在花盆里种几粒种子,观察发芽过程。
 
  观察的法宝:看、听、闻、尝、触、想
 
  (1)看——用眼睛看观察对象有什么变化。
 
  (2)听——用耳朵听观察对象的声音。
 
  (3)闻——用鼻子闻观察对象的气味。
 
  (4)尝——用舌头尝观察对象的味道。
 
  (5)触——感受用身体或者手碰到观察对象时的感觉。
 
  (6)想——看到观察对象的变化大脑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什么?
 
  观察植物,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可以写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和照片就更好了。
 
  4、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优秀习作
 
  西红柿生长记
 
  高新第三小学四(2)班刘子可
 
  9月1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在吃西红柿时,突然蒙发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我记得科学老师在课上讲过:西红柿一般是三个月开花,四个月结果。但是想要使西红柿结果子,就必须给雌花授雄花的粉,这个我知道,所以,我很有信心种出西红柿。
 
  我先用小夹子小心地夹了两三颗种子,小心翼翼把它们放在我的手心里。它们躺在我手中叽叽喳喳地聊着怎样生长的问题。一会又看着我,好像在说:“我们一定好好生长,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来!”
 
  我找来一个大盆,里面填满又松又软的营养土。我拿小木棍扎了扎土,好让种子们在地下不觉得太闷。接着,我把种子埋入泥土中,给它们浇了水,放到阳光下。我自言自语:“你们好好‘泡’个太阳浴,快快发芽,快快长大吧!”
 
  9月15日星期二晴
 
  半个月过去了,在我的悉心照料下,西红柿苗长高了许多。它们的枝杆变粗了,叶子也硬了许多,枝杆上长满了叶子,真可以用“枝繁叶茂”来形容。而且花盆中湿润的环境也成了小飞虫的乐园,它们在和西红柿聊开花的事情呢!
 
  这时,西红柿们一起喊道:“主人!我们长花苞啦!”
 
  我连忙走过去一看,嘿,这还真长花苞了呀!
 
  花苞的身上满是绒毛,好像一件白色的大棉衣。把花苞包的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我才知道,原来,西红柿的花苞真的好怕冷呀!
 
  10月1日星期四小雨
 
  太好了!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呀!我的西红柿开花了!开了四朵黄色的小花。三朵大雄花,一朵小雌花。我已经被高兴冲昏了头脑!好好,冷静——冷静,1+1=2,2+1=3,好的!我没晕!接下来我要“人工”授粉!
 
  我急急忙忙跑到餐柜那边,拿出一根棉签。我用棉签在雄花上转一转,看到白白的棉签上有黄黄的花粉时,就在雌花上转一下,这样,花粉就授好了。
 
  有人可能会问:“你是怎样区分雄花和雌花呢?”别急,我这就来告诉你。
 
  雌花,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花的花托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圆球球,那就就是雌花的标记,是将来的西红柿。而且,雌花会小一些。雄花的花瓣一个一个全飞起来了,张得老大老大的,花的花托下面没有小球。
 
  10月15日星期四晴
 
  哈!我的西红柿已经结出小果子了!
 
  三棵西红柿苗上一共结了有十二个绿油油的小西红柿,西红柿的衣服真的是太美了!一身都是绿油油的,而且,衣服上还带着白色的小点点。想当初,小圆球的身上满是绒毛,尾巴尖上还顶着一朵黄色的小花。可现在呢?小花,绒毛,全没有了。
 
  西红柿也有小帽子,帽子就是它的叶子。叶子一般有五片,每一片叶子都是细长细长的,真可以论为“一根叶子”了。而且,它的帽子也很像它们的小手,手微微向上扬起,很像我们少先队的敬礼。少先队的敬礼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许,西红柿们的“敬礼”表示西红柿的利益高于一切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