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乌龟
翁梓萱
今年六月,我的爸爸从网上买回来了一只新的小乌龟,这是我们的新成员,因为我之前已经有好几只小乌龟了。
这只乌龟的壳比其他的任何一只的颜色都黑。它很小,比我的手掌还要小,但这只乌龟的特点在于它的壳上有一个伤疤。
就是因为这个伤疤还没有完全愈合,所以它不能和其他乌龟生活在一起,只能住在一个桶里面。
虽然它的住宿地点不太好,但是我每天都会给它喂食、处理伤口、换水。有时候,我还会去看一看它,我俩的关系逐渐好了起来。
可即使我每天都这样做,伤口也快好了,但它看起来还是不咋高兴。我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我拿了一些装饰品放在桶里,它快活地游了起来。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它也很喜欢我!
这样坚持下来,它和其他乌龟也成了好朋友,对我也十分信任。
这样子的友谊,你喜欢吗?
我与我的小乌龟
董昊轩
我家有一只大乌龟,有着恐龙般的尾巴,鳄鱼一样的爪子,头看起来像蛇和怪兽哥斯拉的组合体。爸爸说它的名字是鳄龟。它那健壮的身子,充满倒刺般的龟壳盔甲,强大的咬合力,简直就是史前鳄鱼的前身。我们为它准备的饲养鱼缸玻璃栏板足足有近半米高,结果它居然轻而易举地翻出栏板,进到旁边养鱼的鱼缸里,吃掉了很多小鱼。
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都很忙,奶奶又很害怕它,所以平时都是我来喂它。最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它很不友好,有好几次它都差点咬住我的手指,好像我给它的牛肉块还不够美味,一定要我的手指来加餐。
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两年的时间,我终于和它建立起了友谊。在这之前,我真的是费尽苦心。它平均每天都要排便,为了让它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每次我都要给它换水,这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它会咬人。喂食则更不用说了,我感觉平均每十次都会有一次几乎被咬到,真的是很危险,难怪奶奶那么害怕它。这段时间里,仿佛我们并不是朋友,甚至在主人和宠物的关系里,好像它才是发号施令的主人,每当我服侍“龟大爷”不周,它就想要恶狠狠地咬我。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我们的友谊可深厚了,我把它翻过来,抚摸它的腹部,它也不会反抗了。爸爸妈妈可不行,他们一路过,大乌龟都会撞墙示威。
现在,大乌龟已经可以翻出大缸了,我们却很难找到再能关住它更大的鱼缸了,它终于有了更大自由,有时在沙发上睡懒觉,有时在床底下捉迷藏,有时候在书桌上吞掉我的橡皮再吐出来。
它,已经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乌龟
石若玙
爷爷奶奶给我买了两只乌龟,放在一个内部拥挤的盒子里。
拿到家后,我先将乌龟迁移到了一个宽敞的脸盆里,然后帮它们换上干净的水。随后,我默默地在边上观察。它们看见我不去伤害它们,就敢慢慢地伸出头来看看外面有没有动静。许久,见没有动静,就把整个头伸出来了。
我知道乌龟到了冬天是要冬眠的,所以我就把另一个脸盆盖在上面,让它们可以好好地睡上一个冬天。我不敢惊动它们,只想让它们安安静静地睡。
春天到来的时候,我总是偷偷地去看它们是否醒了。它们一醒,我就给它们吃粮食。我想:它们过了一个冬天了,肯定会很饿的!所以我就给了它们放了比平时多的食物。有时我把手指放下去时,它们就会爬上来。一开始,它们还有点害怕,还不敢露出头。我不去碰它们,耐心地看着它们。这样久了,它们就在我的手指上爬来爬去,手指变成了它们的游乐设施。
我觉得,只要不去伤害动物,它们肯定会跟你成为朋友。你要有耐心,不能想着让动物干什么,它们就一定要干什么,这样动物会害怕的。
希望大家都能交到动物朋友。
小乌龟绿炭
杨阳
在爸妈的公司里,有两只小乌龟,是买花时店主送我们的,这两只小乌龟就这么成了我的宠物。
这两只乌龟中,最活泼的就数绿炭了。为什么叫它绿炭呢?这只乌龟当然是绿的。但绿也分翠绿、碧绿、苍绿……而它正是苍绿的。背又那么坚硬,棱角分明,活像一块绿煤炭。
起先,它只敢待在水里悄悄地喝水,夜里卡在缸缝里打盹,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警觉地成了一个缩头乌龟。但后来,每天见它急急地刨缸,我就给它一顿美美的龟粮餐。我悄悄把颗粒洒在食槽里,再在槽里给了点儿矿泉水。还在槽边的空地上给绿炭做了一个亮亮的矿泉水池,给它一个洗澡的地方。它上来的台阶,我精心打理一番,防止它一不心滑下去。我又怕它们淹死,便在水池中给它们铺好卵石,并且把每块石头都擦拭得发亮。
这样一打理,绿炭特别喜欢。每次我来时,它眼巴巴地跑上来等我,再也不缩头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个劲地追着我。
我从不管它,也不打扰它。时间久了,去洗龟缸时,把它放到空地上,用圈一围,它竟像士兵一样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等;回来时,它竟像小狗一样兴奋,摇尾巴、摆爪子,差点没站起来!
它到底还是没站起来——爪子太软了。不过绿炭对我承诺过:把爪子吃硬。
王老师的话:这是一次课后小练笔作业,在学完了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后,我们也来学着写一写和动物的互动以及交往。很奇妙的是,这次入选的四篇,写的都是乌龟。老实说,我也养了一只乌龟。大概因为它太好养活了吧。
同学们在本次小练笔中,都注意到了写出人和动物的互动,以此来体现友谊的推进。这也是《珍珠鸟》一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大家模仿得很到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