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先生顾炎武

  亭林先生
 
 
  昆山市朝阳小学
 
  六(3)班单嘉赟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出自顾炎武的口中,他被人们称为“亭林先生”无论是古代的人民,还是现代的人民,都被他那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顾炎武是个地地道道的昆山人,他出生于昆山市千灯镇,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音域学家。他一辈子读了许许多多的书,真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写下了众多名扬天下的著作,例如:《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顾炎武因为不忘记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教诲,与一支军队一起南明抗清。顾炎武之所以做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希望自己可以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从他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体会到顾炎武热爱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图片明朝破灭后,顾炎武发誓绝对不损节,绝对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了抵抗清朝再次回到明朝的“复社”,当时的他只有32岁。每当清明节的时候,他就在家门前悬挂一块大红色的蔓菁,还在里面塞上一些蒜青。而且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大大的“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而避之”。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不仅如此,他还曾六次从家步行走到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文璋,来回有近几百千米的路程,不辞跋涉之苦。可见他有多么的抵触清朝、怀念明朝。
 
  顾炎武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被送给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她很好。不幸的是,叔叔很早就去世了,年少的他只好由婶婶抚养成人,婶婶来自书香门第,爱读书,有学问,而且十分疼爱他,婶婶经常给他讲历史故事,教他读书,学识字,聪明的顾炎武,在婶婶的悉心教育下学到了很多知识,受到了邻居们的夸奖。年少的他不禁有些飘了,婶婶及时发现了他这种思想苗头,他让顾炎武背诵宋朝刘基写的《卖柑者言》这篇文章。然后婶婶问:“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顾炎武说:“文章揭露了某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婶婶意味深长的说:“如果一个人刚刚有了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呢?”他惭愧地低下头。从此他谦虚谨慎,经过长期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文豪,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散文诗集。他的散文风格质朴无文、枯骨瘦硬、思维紧密。他的散文如岩石边的劲草,在冷峻的外表掩盖着炙热的心,朴质的文字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无论是谁,读完他的文章都会被他那忧国忧民、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的情感给打动的。当我读完他的散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
 
  我读完顾炎武的散文后,明白了:我们这些青少年现在应该要好好学习,不仅要只学习,还要适当的了解一些国家大事。以后有学问了,才可能为祖国添砖加瓦取得成就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不浪费我们的大好时光,像顾炎武一样爱国爱党爱人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