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湖六年级写景抒情作文

  美丽的西湖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瑞宝小学
 
  六年(2)班谭业涵
 
  西湖,西湖……唇边呢喃出这样的平仄,周围仿佛就会弥漫出一股月光下氤氲的水汽。有诗云:“湖气冷如水,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触觉、视觉、感觉好像都被调动起来,西湖之美便如气息一般,弥散至四肢百骸。终于,站在西湖旁边,一种美的颤栗传遍我的全身。
 
  放眼望去,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平镜。一叶轻舟慢慢地从湖面划过,舟上的女子散发青衣,面日模糊,却总在我的眼前,晃动出西子的盈盈浅笑。西湖总被比作绝色女子,不是艳丽的美人儿,是如水般润、如水般透明的美人儿。正如苏东坡说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下起了霏霏的柔情牛毛细雨。那雨像丝绒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舒畅的风在天空中飘洒着。周围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说是雨,还不如说是湿漉漉的烟雾,无声无息地落在湖面上。雨中的西湖,有些朦胧,远处群山起伏,雨打荷花情迷雾,大片大片的荷花,泛出一层水润润的红色。“花无含露而不娇,柳不舞风而不媚”。杨柳也轻轻地摇曳起来,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像是一幅刚刚落笔的国画,缥缥缈缈,若有若无,使人顿时觉得浑浑沌沌。我不禁感叹这雨中的西湖,美得如梦一般啊!
 
  雨中,信步走过白堤,记忆静静地流淌着,很近的流水,很近的过去穿越时空,跃出水面。梁祝幻化的蝴蝶,仿佛仍在水雾中翩飞,白居易和苏轼带着人们筑堤除淤时劳动的号子,好似仍在浪花间鸣响。我在此时的西湖,看到了时光的样子,于千万年之间,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偏偏在这里赶上了。
 
 
  如诗如画的江南,如歌如梦的西湖,是不能不让人想到故事的。
 
  经过雷峰塔的残垣,我不禁放慢了脚步,耳边似乎传来了沉重的叹息。传说中关押美丽的白娘子的古雷峰塔已经倒塌了,新建的雷峰塔共有7层,下两层是原址,记述着深重的历史,上面的5层各有特色,最令我神思恍然的是一层浮雕。画面中,白娘子袅袅娜娜,灵气翩然,果然是杭州才能孕育出的美貌和灵气。可眉间的哀怨却丝丝缕缕,让观看的人仿佛也能感受到爱情那美味又蚀骨的味道。这蕴含着爱情之美、灵气之美的故事,也只能是西湖的故事啊!
 
  西湖可不仅仅是这柔美的样子,刚烈起来,也是了不得的。
 
  这美丽的西湖美景,让我回想到了不为诗人的杨孟瑛,称得上最“忠”于西湖的人了。南宋的败落,西湖被视为红颜祸水。百年失疏,葑草蔽湖。权贵者乘势围篱圈占,高者为田,低者为荡。那时“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人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位苏东坡的乡党,任杭州太守后,他逆元朝政治风标,力排众议,锲而不舍,奏御五年,终获准奏;拆毁田荡,浚湖深挖;修复名胜古迹,把濒临被吞噬的苏堤填高二丈,拓宽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桃柳,重现六桥烟柳。又将淤泥另筑一堤,与苏堤平行走向,百姓称之为杨堤。当“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时,他已辞官还乡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于民的浚湖故事,也成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后人称他为“苏白以后贤郡守”。没有五百年前杨孟瑛的“死磕”,就没有今天这湖光山色、山明水秀的西湖。
 
  西湖的美不仅仅是自然之美、风物之美,更是文化之美、历史之美。亦柔亦刚,真实与梦幻完美交界。还有什么地方能美得像西湖一样呢?这血肉丰润、灵魂俊逸的西湖啊,美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