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教研课上,风铃老师进行了一次游戏作文的点评教学。课后,老师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多次在不同年级执教游戏作文的风铃老师,归纳了不少写作法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写作有妙招,3招搞定游戏作文
文/风铃老师
儿童的世界总是伴随着游戏。游戏作文也成为不可避免的写作题材。
可实际写作中却困难重重:
玩得热闹,却不知道怎么下笔?
写了一堆,全是流水账?
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三段式”?
到底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游戏作文呢?
面对这个折磨人的“小妖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游戏作文需要写什么。
一般而言,游戏作文有“三要素”不能少——规则、过程、感受。
01
如何写好规则
1
清楚、简洁是基础要求
对于低段孩子而言,能在文章开头集中介绍游戏规则,做到清楚、简洁即可。
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老师拿了三杯水放在讲台的桌子上,说今天要玩侦探游戏,规则是:桌上有三杯水,分别是盐水、糖水、白醋。分两轮,每轮随机念座位号选一人上台,这个人要选一杯水喝,并且要用自己的表演迷惑观看的同学。下台后不能和任何人说,最好捂住嘴巴。其他人要根据他的表现来猜,最后投票来定结果,看猜的对不对。猜对的加10颗星,猜错了,表演者得一张才子卡。
这样啰嗦的表达在实际写作中相当常见,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是孩子太乖了,乖到把老师的每句话都如实记录下来,可仔细读读,每句话是都非写不可吗?
删掉这些,影响了解游戏怎么玩儿吗?
老师拿了三杯水放在讲台的桌子上,说今天要玩侦探游戏,规则是:桌上有三杯水,分别是盐水、糖水、白醋。分两轮,每轮随机念座位号选一人上台,这个人要选一杯水喝,并且要用自己的表演迷惑观看的同学。下台后不能和任何人说,最好捂住嘴巴。其他人要根据他的表现来猜,最后投票来定结果,看猜的对不对。猜对的加10颗星,猜错了,表演者得一张才子卡。
所以敲重点:
提炼关键词,用最简语言串联。
2
分散、自然是进阶升级
对中高段孩子,可以尝试变化方式写规则,挑战将游戏规则巧妙分散在文中,自然引出。
比如在写游戏“大眼瞪小眼”时,有的孩子会把规则藏在心理活动中:
班上即将进行一场游戏,听完游戏介绍,我心想:一点也不难嘛,不就是从一个人穿针变成两个人合作吗?凭我的手艺,肯定没问题。
有的孩子会把规则分散在游戏过程中:
突然,线滑了下来,我气得直跺脚,催促着:“快一点,我们要输了。”真是讨厌的规则,为什么要两人合作嘛,我一个人穿针肯定会很快的。
只听见老师在我身边提醒道:“手悬空,快悬空。”啊,我们差点犯规了,之前是强调过双手不能依靠桌子的。我连忙将手抬起,却感觉手在抖。
02
如何写好过程
游戏作文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记流水账。
比如这样:
今天一开课,老师就问我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名侦探柯南吗?”我们班大部分的人都举手了,包括我。老师又问:“那你们看过关于侦探的书吗?看过的举手。”有一个男生说:“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有个男生说看过《唐人街探案》,我也看过这两个。“那你们说一说侦探是根据什么破案的?”老师继续问。有人说尸体,有人说血迹,有人说询问证人。老师说:“看来你们都很会破案。那我们今天就要来玩一个侦探游戏。”接着老师拿出了三杯水,告诉了我们怎么玩儿,就请了一位同学上台。
这位同学高兴地走上了台,开始了第一轮游戏。我也睁大了眼睛仔细观察起来。
开篇过半,迟迟未进入正题,这是没有筛选意识。
因此,写好游戏过程,动笔前要先做筛选。
1
直奔主题,删除无关
这些与游戏无关的内容,可全部删去,直接进入游戏环节。
今天一开课,老师就问我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名侦探柯南吗?”我们班大部分的人都举手了,包括我。老师又问:“那你们看过关于侦探的书吗?看过的举手。”有一个男生说:“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有个男生说看过《唐人街探案》,我也看过这两个。“那你们说一说侦探是根据什么破案的?”老师继续问。有人说尸体,有人说血迹,有人说询问证人。老师说:“看来你们都很会破案。那我们今天就要来玩一个侦探游戏。”接着老师拿出了三杯水,告诉了我们怎么玩儿,就请了一位同学上台。
这位同学高兴地走上了台,开始了第一轮游戏。我也睁大了眼睛仔细观察起来。
2
分配详略,有所取舍
几轮游戏中,要学会选择印象最深、最精彩的一轮详写,其余可概括或直接不写。
3
明确侧重,描写集中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写作侧重,明确这点,才能集中展开不同的细节描写,破解千篇一律。
比如,“大眼瞪小眼”,游戏中要两人配合让线穿过针,显然动作丰富,甚至可以捕捉细微表情和心理活动。
他的身子也一点点靠近,向前倾斜着,歪着头,半眯着眼睛看着那条线。线到了针孔前,我俩都丝毫不敢放松警惕,连呼吸都好像要停顿了。眼看着线就要插进去了!我的嘴角开始微微上扬,心里乐滋滋的。突然,不知怎的,我手一抖,把同桌吓了一跳,线,竟然从针眼里掉了出来!我的心情,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黄楷讯
而“三杯水”,主要是通过观看“伪装者”的表演来猜,侧重自然是心理描写和同学的表演。
他把鼻子凑到第1杯前,闻了闻,脖子不自觉一缩,眼睛微微眯着,一副难受的样子。“既然三杯水中有两种难喝的水,这杯应该味道不怎么样。”我在心里暗暗盘算着。他又继续闻第2杯,难受的表情再次浮现。啊,难道也难喝?有可能是真的。可当他闻第3杯水时,竟直接厌恶地用手扇着,干呕了几下子。糟了,肯定有一个动作是来蒙人的,怎么三杯水都难闻。这叫我该如何猜呀!
——邓源和惜
平时就要加强锻炼抓取文章重点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调动“细节之花”展开描写。
那么你试着想一想,游戏“你比我猜”的描写侧重是什么呢?两人挤爆气球的游戏又需集中展开什么细节描写呢?
03
锦上添花“我和他”
游戏现场,无外乎三种角色,我、参与者、其他人。
如果你就是参与者,对自己的描写自然不能少。无论是你如何玩游戏的言行表现,还是跌宕起伏的内心活动,都该成为文章的重点。
如果你是观众,重点描写虽然是参与者的游戏过程,但也不要忘了加入自己的心理感受哦。最简单的方式,是在结尾直接抒发游戏感受。不过,若能在描写游戏过程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时候,自然插入“我”的心理活动,将能打动读者,让读者和你一起经历“心情过山车”。
如果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会发现,游戏中带动现场气氛、引起你关注或心情变化的绝不止参与者,还有其他人。写作中自然地加入几句对其他人的场面描写,烘托气氛,将是锦上添花的妙笔。
这位同学就很好地将参与者、自己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点面结合。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让台下同学看题目,大家“噢”地叫了一声,而我,却在盯着他们的队员,想看他们的人力。老师给黄同学看了题目,他先思考了一下,便拍了拍后面第二位。黄同学的两只手上下移动,我想:那一定是一棵树,他又把手交叉起来,身体向后,摆出一副自由自在的样子,我立刻想到了故事里的农夫。然后他又用两只手比了一对兔耳朵,放在头上,又上下蹦跳。见他这样,台下同学大笑起来,第二位同学似乎没有看懂,他眼睛瞪得很大,嘴巴张得很大,我心中暗暗自喜。
——张柏轩
游戏作文其实不难,了解“套路”而不为其所限,在每次游戏中用心体验、留心观察、细心回忆,最后静心写作,相信你也可以打败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风铃老师
苹果树下三年级写作教研组
核心教师
《苹果树下文学报》主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