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月儿圆,月蟾嫦娥舞玉桂。儿望万里把家归,亭台与亲赏灯会。中秋节,团圆节,但是,今年的团圆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与亲人、朋友的见面有没有不同?你们是在节日里偶然的相遇还是早已做好的约定?是惊喜?还是久违的期待?
请以《久违的见面》为题进行写作。要求文笔流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审题立意
审题:
题目一看就就是叙写情感的,主语是“见面”,修饰词是“久违的”。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见面”是正常的,“久违的”则是不同寻常的,本次习作就是要求同学们把这个“不同寻常”的过程表达出来。
立意:以小见大
“文章意为先”,“意”就是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通过小事,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面貌。在本次习作,切忌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或者是中心过于肤浅。由小见大,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便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久违的见面》我们可以选取小角度切入,叙述的也是小事情,描写的也是小场景,刻画的也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决定着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比如这篇习作,有的同学会可能会写成流水账,见除了相互问候之外,就是在一起玩玩,吃吃饭,聊聊天,这样的“见面”,你要告诉大家什么呢?你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应该是很明确的,应该是有意义的,让读者读了你的文章后要有收获、有感动、有教益。比如写和老家亲人的“久违的见面”,我们除了可以写见面的过程之外,还可以通过这次见面,反映一下社会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们思想上的变化,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什么样的感慨等,让读者深切地感受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深深的情意、思想上的冲击;我们还可以通过写见面,写某个人令人钦佩的品质等等,同学们一定要广泛地打开思路。
写作指导
情感类主题文章的写作,我们在之前的写作指导中也提起过。结合这次的专题要求的时间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有人就会有情感的流露。或者,家庭在节日不能团聚,这更加会激发情人之间的情感。比如在重阳节的时候,王维一个人在长安求学,不能和自己的兄弟们一起登高。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节,苏东坡和弟弟不能相见,于是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寄给弟弟,送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中秋月圆人团圆,团圆是中秋节的情感主调。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因素,会给很多家庭、亲人、朋友之间的团聚带来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次习作《久违的见面》本质上仍然是以描写团圆、相聚为背景的亲情类主题作文。
写好一件事首先的就是要事情的六要素要完整,根据题目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同学们先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是谁与谁的见面?
第二,“见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然,本次习作要求的时间点是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期间。
第三,为什么是“久违的”?因为什么样的事情阻隔了“见面”。
第四,见面之后的经过是怎样的?
第五,因为这次“久违的见面”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要写出真情实感。
在描写过程中需要注意:
1.要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貌描写做到形神兼备。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要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要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见面”后发生的故事内容可能会很多,在提取素材时,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主题,体现中心的素材。
4.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关于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安排结构,本次习作最大的难点是文章要详略得当,主题突出。最能表现中心的,最能体现文章题目内涵的内容要详写。
对于《久违的见面》这一题目,不管是和谁“见面”,显然“见面”的过程是重点内容,应该详写。
构思还要努力突出中心,紧扣题目。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多次点题,并在恰当的时候,稍加议论。这样不但可以点题,还可以揭示中心,让文章的中心更突出,从而更让人读懂你写作的意图。
开头:简略交代这次“见面”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并交代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
正文:详写“见面”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的素材选取一定要有选择性;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体现一定要细致。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增加故事的转折性。
结尾:深化主题,呼应中心。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深化文章的主题境界。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借景抒情的运用。恰逢双节,节日气氛、环境的恰当描绘衬托,会让文章更加生动。另外,合理运用诗词,也可以增加文采,获得加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