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一颗种子,静待花开

  播一颗种子,静待花开
 
  吴丽丽
 
  “华丽蜕变——简·爱的成长历程”——发展中心201室,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是这样一行字。年轻的陈杰老师微笑着向听课老师们介绍:“这是初三13班的学生,请各位老师把听课笔记前面的班级填好。”
 
  《简·爱》的名著阅读指导课就在这样轻松家常的气氛中开始了。
 
  这两年,听了陈杰老师不少公开课,单名著阅读指导课,就有《骆驼祥子》《闪闪的红星》,以及这次的《简·爱》。客观上,陈老师具备带着学生书海探航的能力——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主观上,陈老师积极上进,热爱读书,勤于思考,且勇于克服人固有的惰性,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多次公开教学的锤炼打磨,渐渐形成了她沉稳大气、诚恳自然的教学风格。
 
  其实,早在六十多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就主张以“整本的书”为主体去教语文,只可惜他的主张没有得到重视。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读书”和“少读书”。他曾说:“我现在特别要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来自教材主编者的声音终于激发起语文教育界研究整本书教学的热潮。
 
  寒假居家抗疫期间,“响水语文”(现更名为“悦读阅美”)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系列名著导读微课,本地名师为全县语文老师引领示范了经典名著阅读的导读。诚然,老师不读书,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但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避免让名著阅读只是老师的自嗨,换言之,如何在学生中间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人终生的功课,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才是意义更为深远重大的事。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梦想有一天,无数中国人,不管他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不管他的工作是否与文化有关,他的枕边都能有书,睡前读书,能成为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习惯动作。
 
  ——而这一切,都能归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当初在课堂上撒下的种子。
 
  陈杰老师在课的最后,给学生留了一道课后作业。她说,我们的成长也会因为一些人变得更加丰富和温暖,请以“成长路上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是啊,经典名著阅读,原本就是指向成长的,诚如农耕,撒下种子,发芽、茁壮,浓荫匝地;开花、结果,薪火相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