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拍摆拍偷拍

  抓拍摆拍偷拍
 
  若说2020年最温暖的照片,这张“穿越百年的鞠躬”必能占据一席,看似穿越的巧合,其实是医者仁心永恒的真情。
 
  为了与学生分享这份感动,我搜索相关信息,却看到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有人质疑此为摆拍,并连环追问:“两岁男孩能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和礼节?怕不是摆拍吧?告别的地点对吗?拍照的是谁?家长去哪了?鞠躬要多久?”
 
  网上的质疑让我为照片中的医护捏把汗。我想起凭《秃鹫和小女孩》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后两个月自杀的凯文。一个记者撰文指责凯文没有人性,不想着救命,而是急着拍下争取名利的作品。而真相是,人们赶开秃鹫,小女孩得到照顾,而苏丹因为这张照片,获得很多援助。舆论暴力猛如洪水。
 
  当事人发声澄清让我心稍安妥。医者是绍兴市中心医院护士长曹玲玲,小男孩有发热症状,核酸检测为阴性,病愈出院,曹玲玲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向她突然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而这一刻,凑巧被一旁的其他医护人员给拍了下来。应是抓拍而非摆拍。
 
  回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使用老式相机,有的需要用布遮着,一拉绳就镁光咔嚓闪亮,烟雾缭绕,尚留存广济医院院长梅滕更医师查房时与小患者相互鞠躬的照片。现在有随身携带几秒可打开、成像的手机,怎么就不能抓拍呢?即使小男孩不谙世事,但他有家教啊!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不能给对他关爱有加的曹护士一个抱抱一个甜吻,最诚挚最隆重的致谢方式莫过于鞠躬。
 
  作为一个多年拍摄学生活动的“贴身狗仔”,关于抓拍、偷拍和摆拍,我有一点浅见。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想制造新闻才拍照,而是照片颇为独特才成为新闻。《人民日报》记者许云说:“摆拍照片作为新闻照片发表,本质上是制造虚假新闻,是对受众的欺骗,是对受众知情权的愚弄。”此图不在此列。小男孩向照顾他的护士鞠躬致谢,若不是非常时期,若不是如此巧合,实在是日常生活常见场景,发个朋友圈记录当时的感动而已,没想要成为新闻。正因为是在特殊时期,契合了人们的情感需要,传播有利社会和谐正能量,拨动的弦音才越传越远。
 
  笔者上课,学生日日鞠躬敬礼,有个男生弯腰过头,砰地撞在课桌上,我赶紧跑下去摸摸他额头:“意思一下就行了,这个为师受不起啊!”全班哄堂大笑。高考结束那天,有学生跟我拥抱道别。难道这都是煽情摆拍吗?而且新闻还有一种是根据当事人的叙述,用画面还原当时的场景,让观众有更直接的视觉效果,只要注明是模拟现场就行。
 
  抓拍有抓拍的自然,摆拍有摆拍的庄重。有次带女儿划船,发现一只小鸟挂在岸边灌木枝上凄厉尖叫,眼看就要掉入水中。我们过去捉了,它安静站在女儿手指上,与正喃喃让小鸟不要怕怕的女儿好奇对视。正在用手机拍风景的我,立马拍下这一幕。回到岸上,我们找不到它的巢,只好放在软软的草丛里。
 
  何况生活需要仪式感,每逢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人们都喜欢拍照留念。小至结婚的恩爱甜蜜、宝宝的可爱软萌、芳辰的风姿绰约、团圆的喜庆欢乐,大至电影节红毯亮相、舞台表演、工程落成庆典、国庆阅兵仪式、国家领导人会晤握手,无不是正装敛容,举手投足有板有眼,以在镜头前展示最佳风貌。
 
  镜头里有你,其实是眼里有你,心里有你。学校活动很多,我一般是不动声色站在边上拍摄。有的孩子落落大方配合,还会叮嘱我角度拍得好看点儿;有的孩子比较腼腆,会躲镜头或不自然,但如果拍了,让我私发不公开。价值的标准。家长通过照片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往往看得特别仔细。自家孩子是否入镜,就是家长评判照片有无价值的重要标准。
 
  偷拍、抓拍的,往往特别有看头。高三开学,口罩随时佩戴。做眼保健操时,就有点无所适从,一个男生把手指伸入口罩内按摩穴位,我觉得有意思,就掏出手机拍下。有个男生,口罩里兜不住下巴的胡子,样子特别滑稽,但他不准我拍,我就没有勉强。多年以后,这些老照片会成为珍贵的成长见证和岁月留念。
 
  通过家中的摄影发烧友我了解到:好照片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独具慧眼,敏锐捕捉;摄影技巧学无止境,摄影胜地常在艰难阻远;为找一个好角度,拍照姿态千奇百怪;为了视觉效果好,要布景,要打光,要后期精心修图,还要绞尽脑汁取个相得益彰的标题。房子要住装修过的,照片处理自然无可厚非,不然修图软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要否定的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刻意摆拍,我们要提防的是恶意挖人隐私的偷拍,我们还要鄙视一种袖手旁观、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冷漠——见人身处险境,不去设法施救,而是举着手机狂拍,为无聊的生活制造谈资,好去人群中制造噱头显摆。
 
  不管怎么说,感谢那些留影的人,从画像,到拍照,到视频作品,是他们让我们蜗居斗室却能精骛八极,让历史有图有真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