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培本实验小学陈倩瑶
 
 
  从刚毕业“天降大任”的踌躇和无措,到此刻的不断学习,感觉身心因工作得到了充实和丰满。慢慢退却了学校里的梦幻,回归到教育的征途。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希望用自己的爱心铸成一座座爱的长城,让他们在爱的跑道上飞奔;更希望用自己的知识浇灌一个个幼小的心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是一名高年级的老师,也意识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叛逆期。这不,我刚上任不久,就遇到这样一件事。
 
  刚刚踏入班级,好多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齐刷刷的向我投来欢迎的目光,我在众人间一眼看见了一个特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男孩,很是喜欢。这个孩子很聪明,但也很调皮,在课堂上,有时竟然无视我的存在,扯了扯前面女生的头发。我是既喜欢又生气。课间我向同学打听后才知道他叫段念。一听这个名字,我觉得很奇怪,他的父母怎么会给他起这么一个名字,因而加深了我对他的关注度。
 
  刚上课的第四天便得知班里的段念下课时挑唆其他男生打架,只因为其中一个不想和他一起玩。据其他同学和任课老师反映,段念经常这样做,当其他同学因打架而受批评时,他早已溜之大吉,躲在一旁幸灾乐祸。
 
  于是,我在课间特意去询问班里的学生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关于段念在班级中的表现,可以发现他在学习中成绩还不错,而常和他一起玩的男生在学习上都比不上他,再加上他总有那么多“小聪明”,性格活泼开朗,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里的这些男生都愿意和他玩,平时即使是做游戏时也是他说什么,其他人就听他的。段念和这些男生在一起时,往往他出的点子迎合了孩子们好奇心强、好胜心重的心理特征,孩子毕竟不成熟,缺乏对后果的考虑,头脑一热,就照段念的意思做了。每次作弄别人的恶作剧都是他出的馊主意,受责备的却是其他人,而男生还认为这是所谓的“朋友义气”,无形中包庇、维护了他。这更刺激了他,使他逐渐形成了“别人都得听我的”自我意识错位。
 
  对于这样的事情处理,我也不知所措,突然想起于洁老师教授我们的方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无声胜有声。简单的说,不要当面指责学生的过错,而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见解与想法,有时候,老师可以什么话都不用说,有些事情,学生自己说着说着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有所认识,我利用早读课时间,心平气和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了打架事情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批评学生,学生的内心只想着老师会怎么处罚自己,根本无心听老师对事情后果的分析,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此时的心平气和,恰恰先一步引发了学生想听听“老师究竟会说些什么”的好奇心-----在创设这样一个有利于教育的心理氛围后,我并没有批评职责任何一个学生,只向学生讲了一个有关“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的故事,引导同学们了解真正的朋友在做错事时以怎样的态度对待。
 
  下课后当事同学都气愤地告诉我,这次是段念叫他们打架的。段念听了没有作声,表情很尴尬,因为类似的情况他从没遇到过,从没被“出卖”过。通过倾听段念的想法以及一连串的反问,使得段念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其他同学道歉。在谈话过后的几天里,我欣喜地发现,段念有时会默默地帮同学扫地,上课间操时还和老师一起维持秩序,看得出来他在以实际行动重新被同学们接纳。
 
  学生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健康发展,也有个别学生会出现偏差。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理会周围人的感受,喜欢凭自己的喜好行事,甚至与人交往时,都喜欢“逼迫”他人听从自己的意愿,对人、对事有自己固执的看法。作为老师应多关注这类学生的心理变化,平时在教学中应尽量深入他们的内心,采取鼓励为主,惩治为辅的教育方式,尽量做到以理服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应随时随地教育自我意识太强的学生,要懂得团结友爱、是非分明,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老师可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公益活动,积极利用班会、小广播等形式向他们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者简介
 
  我叫陈倩瑶,是今年刚融入培本大家庭的青年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做到“言传”和“身教”并立,力求培养出求真、务实、上进、创新的好学生。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总是充满激情的上好每堂课,希望用自己的积极思想、乐观态度和有趣的数学方法让每个孩子能够在数学的知识里尽情遨游,探索奥秘,让每个孩子找到学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