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缓慢前行,这个春注定景色怡人

  放慢脚步缓慢前行
 
  这个春注定景色怡人
 
  段建国
 
  相信有许多老师和我一样,线上教学遇到过许多艰辛。这些艰辛或许来自线上无法自如运用教学软件而不知所措感到恐慌,或许来自线上教学与实际教学中的种种差异而苦恼,或许来自长期居家心理上的烦躁,或许.....线上教学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及家长来说都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让线上的“教”与“学”更和谐,走得远一些?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不是快餐需放慢脚步
 
  教育是一个慢活,不可能立竿见影。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文中曾这样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适应老师的节奏,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所区别对待。当我们放慢脚步时,在师生之间留有了缓冲余地,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
 
  不可高估自己一次特定的教育
 
  有一本教育专著叫《冬去春又来》,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我们不可能通过几次特定的教育方式或是行为就期盼学生能够发生很大的转变,能够按照我们的理想让孩子很快朝着一个预设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能的,是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具有反复性,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对自己某种具体的教育行为持有过高的期望。静下心来,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教育工作,否则我们将无法“生活在真实中”——教育的规律性。
 
  教育是良心活
 
  一节课老师讲多少,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尺度,依靠的是老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在很多时候越是责任心强的老师,越是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面对学生的种种行为时往往是“眼里揉不进沙子”。校园中路遇有学生行为不当,责任心强的老师定会走上去指出,帮助其意识到问题所在(曾经有家长说我是管闲事,说我不是孩子的老师,我无权过问)。在教师社会地位依然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尊重教师。伤了教师的心,意味着就会伤了教育的“根”。父母爱自己孩子,每一位老师同样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比自己出色。这就是教育者的胸怀。
 
  调整心态平稳情绪
 
  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人与人的交流相处必定会有情绪化的东西。情绪化的东西如果是负面的,会不利于教育。有句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圣人。面对一些调皮或是“问题生”教师需要克制自己,坦然面对。我们要明白,在教育中必须给学生讲的道理必须讲,但同时也要明白,我们不能将我们的某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视为理直气壮,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随时随地都能听取这样那样的道理。如果这样的话,教育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教研处推荐)
 
  作者简介:段建国,蒲城中学教研处主任,英语教师。2017年被蒲城县教育局授予“蒲城名师”称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