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尹晶娣,维扬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超受孩子喜欢的老师。她坚信: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三十年来,她怀揣着教育的梦想,活跃在三尺讲台,诠释执着与勤勉,演绎精彩与感动。曾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微课《暮江吟》获市一等奖,辅导学生习作80余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
1
感受“仪式”的力量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后而凡事举”,优雅从容的尹老师将鲁迅先生的名言作为处事之本。她说,自江苏省推行“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以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其中,十岁成长礼仪式感最强。
十岁成长礼是三年级最隆重的一次活动,为了这次活动,学校和家长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习得更多本领,知晓更多道理,承担更多责任。尹老师说,成长礼上最庄严的是行沃盥礼环节,每一个孩子都将手心向上捧着,等待老师给他们送上象征着圣洁的清水。那一刻,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清水捧在手心,贴在脸颊,生怕漏掉一点一滴,这就是仪式的力量。翻看现场照片,尹老师一脸幸福的笑容,言语柔和而充满力量:“再顽皮的孩童都能安静下来,接受老师送给他们的真诚的祝福,默默地在心里许下美好的愿望。”
2
爱与责任在平凡中滋养
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是尹老师的日常工作。她认为,不要总说孩子小,现在正是培养责任的最好时机。但责任对孩子而言,显得虚无缥缈又难以理解。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尹老师自有妙招!
开学时,为了净化空气,也为了美化环境,家长们买了不少绿植放在教室。尹老师想出一招,把这些花分给孩子们养,在花盆上贴上姓名,并负责给花浇水,施肥、晒太阳。尹老师笑着说,孩子们很乐意,用心呵护着花儿,吃过饭会把花搬出来浇浇水、晒晒太阳,放学了再把它们都搬回去,还会比赛谁养的花好。在尹老师普及过养花知识后,班上张旭和高梓轩的吊篮是第一个开花的,两个孩子得意到不行,抢着和花拍照留念,很有成就感。其他孩子,只要有抽新芽或者开花必定来报告,表扬一下便美滋滋的。半年下来,班里的绿植一棵也没死,放假带回家继续养。说起班里的养花故事,尹老师一脸的开心:“我省事了,孩子们有事干了,爱心与责任心就在这里慢慢滋养。”
3
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
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将孩子视为“掌中宝”,但这样却容易造成孩子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性格,不接受、不理解他人的难处。
据尹老师介绍,班上有个小A同学,因为父母工作好,家庭条件好,时常瞧不起班上同学。有一次因为嘲笑同学父母学历低、薪水少引起同学不满,进而大打出手。了解事情原委以后,尹老师很能理解被嘲笑同学,对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伟大的,是不容许亵渎和侮辱的。放学后,尹老师家访了小A家,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与家长做了沟通。父母也认识到平时的疏忽,给了孩子过多的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孩子内在的教育。在尹老师长期有效、细致耐心的教导下,班里的孩子们花儿般积极向上。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尹老师始终坚信,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只有从小立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孩子们未来才有能力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