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读后感2000字

  在这套书的中本,狗狗上学了,并且有了大名,叫张序子。这段时间是狗狗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型期,他从各种途径广泛阅读书籍,有经典名著,有武侠、奇侠传记,再结合在学校学的系统知识,狗狗已经形成了自己趋于成人的思想和认知。在这几年时间里,狗狗在有了清晰的逻辑判断情况下,经历了同学死亡;家里房子被烧;他的保姆王伯挚友隆庆被豹子撕烂,王伯失去理智,丢下狗狗,不顾一切回去山里,处理隆庆后事;自己被父亲转到实验学校,遭老师打板子,逃学等事件。经历了这些事,狗狗开始明白,很多事情,都不能选择,事来了,只能迎头接着,悲喜都不能改变。
 
  朱雀城的人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婚嫁已不完全要求门当户对,官宦人家和商人通婚,虽被人评头论足,但当事人都是本着实际受益的原则,对他人的评议只做未闻。当地人嫁女,有哭嫁的习俗,虽有对父母的不舍,喜悦却远大于离别。
 
  在朱雀城,那时六岁的儿童就可以上学,不是从字母开始学,而是用沿袭的古代启蒙读物。同时还设有算术,音乐,体育,卫生课程。教这些课程的老师不是简单的读课本,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结合孩子的认知,用孩子们能弄得懂的方式教学,浅显有趣。很羡慕那时候刚入学的儿童就有卫生课,老师用图片带领孩子们认识人体构造,用调查谁牙疼,讲明刷牙洗脸讲卫生对大家的好处。我的生理课直到上初中才有,也是老师让学生自己看,避而不谈。好像人的生理是禁区。所以到现在,我也弄不清自己的五脏六腑在什么位置,有啥作用。那时候的学校,老师教,学生学,为的都是弄懂知识,学会人理伦常,没有功利性,简单纯粹。
 
  狗狗因为幼稚无知,说不要再和残疾孩子庆生做“老庚”,一向待狗狗如亲生的保姆王伯,却狠狠骂了狗狗,她说狗狗一句话杀人不见血!她一边骂狗狗,一边说:“你越大越会明白,没有比让人伤心更恶……”这是社会底层人们的人生观,善良,信任,但又十分的敏感。当这份寄托被打翻,这种痛苦的记忆会烙刻一生。王伯对狗狗说这样的话,是希望他以后做个善良、诚信,守诺,有担当的人。
 
  书中描写狗狗的表姑柳孃办道场,各种道具,制作过程,道场过程仪式,场面宏大,历时三天。用笔墨颇多,描写极细致,使人如临其境,读来跌宕起伏,好奇夹杂着兴奋,十分过瘾。布袋戏也是从书中第一次知道,当时的布袋戏,是一个人在布袋子里演出各种戏份,道具是木制的玩偶,人操纵玩偶配声,极辛苦!
 
  刘三老在小辈儿人眼里,是个不显山不露水,有点抠门的普通老人。实际上,他却是个饱读诗书,留过洋,见过大世面,和许多闻名遐迩的大人物共过事的人。看穿世事,归隐故里,含饴弄孙,游戏人间。一场诙谐的活人追悼会后,在家里吃饱喝足,哼着小曲儿升了天堂。三老的葬礼不悲伤,后辈、友人在他的墓前开堂会,唱他喜欢的戏曲段子。字里行间明明没有哀伤的句子,我却读的泪如泉涌,做人如斯,值了!狗狗的父亲痴迷音乐,但是在那个小城,他的喜欢被视作异类,曲高和寡。刘三老懂他,在狗狗家经常让狗狗父亲给他弹奏风琴,一听就是半天。在三老死后几天,狗狗父亲收到从上海寄过来的崭新进口大风琴,那是刘三老看他的风琴太小太旧,买来赠他的。狗狗父亲视这架风琴为珍宝,但是,一直到家中失火,那架新风琴在火中付之一炬,狗狗父亲再也没弹响过。因为知音一去,余韵无心。
 
  “大凡一件事在性子上头,千万莫顶,凉了自然开解。顶,费时费神,凉了以后的开解,双方想起都会好笑。”这是劝人不要较真,尤其是在亲人之间。本没有多大的事儿,事来互让一步,事后皆为笑谈。简单的话,藏着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悟的明白,这世上真的是个清风朗月喽!
 
  书中不时穿插些“古”,就是民间口口流传的段子。读来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从微笑到呵呵笑,再到哈哈大笑,咂摸着“古”里的意味,半天了,仍是嘴角上扬,很是开心!
 
  狗狗的孙姑婆说:“大凡一个人老了,谈起年轻人,总是鼻子嘴巴,哪样哪样长得如何之不得法,谈吐,举止,如何之没有教养。你要晓得,黄昏不是早晨;你总不至于厌恶早晨的吧!年轻人癫,癫来癫去,不外乎是变个样子在商量切磋如何之长大。”仔细想来,我们现在又何尝没有犯这样的毛病呢!把自己的喜好,强行套到自己儿女头上,照着做就喜欢,不照着做,就烦恼,生气。对于已经成年的子女,我们已失去了塑造他们的机会,那就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式来吧。
 
  在这本中部书的快结尾时,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公然在沈阳炸毁铁路,挑起事端,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进而侵占了东三省,国内局势从国、共之战,又增加了日军侵略。社会各阶层越来越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狗狗家也不例外。
 
  我读《无忧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上部的时候,该书作者黄老先生的妻子梅溪还在。时隔一个月,这套无忧河系列的中部还没读完,消息传来,梅溪先生与2020年5月8日,永远离开了她爱了一生的爱人,享年98岁。高寿而终,是善报,我心里还是难过!人生无常,珍惜当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